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阳光私募规模超30亿公司仅4%

作者:杨卓卿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2-18 20:25:56

摘要:阳光私募规模超30亿公司仅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卓卿 北京报道

   又是一个升腾的季节,做大的蛋糕却不可能均分。
    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在已经过去的2011年1月,全国共发行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62只,其中非结构化产品40只(包含私募基金组合TOT13只),结构化产品22只。这无疑宣告今年私募行业仍处于火热的发行势头当中。另悉,本月还有9只产品正在发行募集中。
    “市场追捧,渠道给力。”瑞富阳光私募研究中心总经理彭亚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总结当下的阳光私募产品数目强势增长的原因,“与当下的点位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阳光私募一直比较受肯定的业绩,而银行对私募浓厚的兴趣也成为产品数大增的原因之一。”
    而在总体规模不断增长,私募新手不断浮出水面的另一面——你到底管理着多大规模的资金?或许成为当今阳光私募最为敏感的话题。

4.17%的领跑者
    领跑者总是少数。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经过2010年的扩张后,我国54.17%私募公司的管理规模处于1亿-5亿之间,介于10亿-30亿规模的中型私募公司有16.67%,而规模超过30亿的私募有4.17%,但规模在1亿以下的私募公司也达到了16.67%。
    私募排排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资金规模一向属于敏感话题,私募排排网的此次调查只是针对公司具体情况,对68家阳光私募进行调查。
    在具体资金规模方面,阳光私募规模之最——重阳投资原高层曾向记者表示:“重阳投资管理资金在45亿元左右。”此后重阳投资并未再发行私募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京星石、上海从容、深圳武当、北京淡水泉等规模也在30亿元以上。广东新价值内部人士也向记者反映:“公司在2010年规模大幅扩张,现在管理的资金在35亿元左右。”
    壹私募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刘进义在谈及此事之时表示:“一般来说,超过30亿元的资金规模便属于第一梯队,业内虽然没有明确说法,但达到这个数额的阳光私募数量很少,处于30亿元临界点的倒是不少。”
    “阳光私募这个行业进入门槛不高,但是囿于市场规模有限,一般的私募规模扩张还是比较困难的。而行业尚属起步阶段,并未经过行业洗牌 ,第一梯队个数占比很小,而小型私募扎堆。”在彭亚轩看来,出现这样的状况并不难理解。
不均衡的版图
    真正的千亿时代在2010年就已经来临,踊跃跑马圈地的阳光私募也画下了并不均衡的版图。这丰厚的蛋糕,难以均分。
    截至2010年底,非结构化(即主动型)阳光私募基金超过600只,投资顾问约300家。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表示,如果乐观一点预测的话,行业规模可能触及2000亿,谨慎一点也可达到1000亿-1500亿之间。他认为,在这个阶段,同业间的“合作”是大于“竞争”的,即合力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行业,而在此高速发展的阶段,不均衡的特征已经鲜明地反映出来。
    “存量方面,行业内前10%(按规模)的投资顾问管理着50%的规模,已有一定数量的投资顾问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0亿-50亿,甚至更高;增量方面,2010年亦有约10%的投资顾问获取了行业50%的增量份额,近半数投资顾问在过去一年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甚至衰退或退出。”张剑辉指出。
    此外,私募排排网研究人员彭晓武还告诉记者,接受调查的私募中有27.08%还管理专户。“专户理财在阳光私募仍然存在,作为一种重要的收入渠道,阳光私募并没有放弃最原始的操作方式。”
    而与阳光私募一致的是其管理的专户规模分布区间,同样呈现出不均衡性。调查显示,53.85%私募管理的专户规模介于1亿-5亿之间,15.38%私募专户规模为5亿-10亿,10亿-30亿规模的私募达7.69%,专户规模低于1亿的为23.08%。
规模与业绩的纠葛
    不可否认,做大做强应该是每个私募的愿望,而规模却往往成为业绩难以抵挡的大敌。
    瑞富阳光私募研究中心总经理彭亚轩向记者表示:“规模大幅增长之后,阳光私募的管理团队和研究能力能否跟得上节奏,投资风格会否发生转变从而影响业绩等这些确实存在变数。一旦规模达到小公募水平,操作难度加大,只能做配置,也便发挥不出优势。”
    所以,对于自身规模,阳光私募们也有着一番自身的纠结。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调查显示,35.42%私募希望管理的资产规模为10亿-20亿,20.83%希望管理的规模为20亿-30亿,逾56%私募希望管理的规模介于10亿-30亿之间,但也有27.08%私募认为公司可以应付40亿以上的规模。
    在这其中,52.08%的私募认为管理5-10只产品是最理想的状态,20.83%私募认为管理1-5只产品最易操作。此外,阳光私募中,认为能够应付10—20只产品规模的私募也占18.76%,然而,并没有私募希望管理30个以上的产品。
    当然,对于单只产品的规模,私募人士也有着一番考量,他们并不希望单只产品规模过大,即便单只产品规模过大也会影响操作。从私募排排网的数据看,64.58%私募希望单只产品理想规模是1亿-5亿,5000万-1亿区间的私募为18.75%。
    “单只产品规模过小,对不起现在如此昂贵的账户,当然信托公司也不会放行,也失去资金规模效应。但规模过大,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配置操作也没那么容易,一般公募派私募才比较擅长这个。所以,即便那些私募大佬一下子能招来十几亿元的资金,我也不羡慕,毕竟那么大的资金很可能玩不转。”北京某位阳光私募人士向记者感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