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公司充当掮客 资本大佬接盘S*ST光明
本刊记者 赵琳 深圳报道
深圳九五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五投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投资公司,在深圳投资业内几乎无人知晓。2010年8月,当S*ST光明(000587)控股股东光明集团与其签订重组S*ST光明框架协议,九五投资承诺拟将20亿优质矿产资源置入光明时,在不少人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2011年1月16日,九五投资时隔五个月再度亮相:公司受让北京京通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通海”)持有的S*ST光明20万非流通股股份。《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九五投资背景时意外发现,在此次股权受让前,九五投资才刚刚进行过股东变更,王吉舟携5000万出资进入公司,并最终持有83.33%股权,成为大股东。国内资本市场赫赫有名的颐和资本总裁亦叫王吉舟,两位王吉舟会是同一人吗?记者在咨询了数位业内人士后,他们普遍猜测“很可能就是同一人”。不难想象,若在国内资本运作专家王吉舟的长袖善舞下,S*ST光明或许有望将“梦想照进现实”。
重组顺利推进
光明家具原本是黑龙江省的知名家具品牌,但在创办人冯永明的数年“折腾”下,公司业绩直线下滑,连续亏损,并面临退市的风险。2009年11月,伊春中院指定以伊春政府人员组成的清算组,开始了对光明的重整计划。
2010年8月,S*ST光明控股股东光明集团与九五投资签署《重组框架协议》。按照协议,九五投资(包括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在S*ST光明完成破产重组、股改等程序后,拟将其在矿产行业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相关优质资产或光明集团认可的其他符合框架协议规定条件的优质资产置入S*ST光明,九五投资届时将成为控股股东,并使上市公司恢复持续经营及盈利能力,九五投资同时承诺拟注入的资产评估不低于20亿元。当时有投行人士曾指出,由于矿产资源合规性等问题,从目前国内类似公司重组案例来看,尚无哪家上市公司能顺利注入这类资源。
2011年1月16日,S*ST光明股东京通海将其持有的公司77.79万股非流通股股份中的20万股转让给九五投资。双方确认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为10元/股,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200万元。这是继去年8月签订重组框架后九五投资的首度露面。在S*ST光明所有公告中,对这家公司的信息从未有过提及,而深圳投资业内几乎也无人知晓这家公司,股吧中有不少投资者甚至认为这是一家“皮包公司”。不过,这家异常低调的公司恐怕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记者近日在调查九五投资背景时意外发现,1月11日公司刚刚进行过股东变更,一位名叫王吉舟的自然人以5000万元出资进入公司,并以持有83.33%的股权,成为大股东。
九五投资背景深厚
记者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询到的资料显示,九五投资成立于2008年4月18日,法定代表人朱要文,注册地址为深圳市福田区卓越时代广场801,注册资本60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为投资兴办实业、房地产开发、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以及投资咨询。2011年1月11日,王吉舟出资5000万元进入公司,公司的注册资本也由原来的1000万元变更为目前的6000万元。变更后股东分别为:朱要文出资800万元,占股13.33%;万强出资200万元,占股3.34%;王吉舟出资5000万元,占股83.33%。
在国内资本市场上赫赫有名的颐和资本总裁也叫王吉舟。那么,九五投资的王吉舟与颐和资本的王吉舟是同一个人吗?记者通过114查询到九五投资的电话,但拨打过去却是传真号。记者咨询了数位业内人士,他们普遍猜测“很可能就是同一人”。“王吉舟是颐和资本的创始人,历来非常擅长资本运作,目前市场上不少企业IPO及并购重组安全都是他在幕后操刀完成的,并且从以往的案例来看,类似S*ST光明这样的重组题材很对他的口味。”一位深圳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更何况九五投资曾承诺注入20亿矿产资源,这样的大手笔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对于九五投资此前在S*ST光明重组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位人士坦言,“更像一个‘资本掮客’,先是拿到了项目,再去找接盘方。最终找到了颐和资本这个有实力的接盘方。”
记者在颐和资本网站看到,颐和资本“创立8年来,在协助企业IPO及并购重组中取得巨大成就,成功服务了近百家上市公司,成为行业内最知名最具专业精神的财经服务机构”,公司新的发展目标是“主营私募基金管理、资产重组与上市并购、资本运作财务顾问及企业债务重组财务顾问等多项业务”。从这点来看,参与重组S*ST光明与公司的发展理念是相吻合的。对于公司董事长王吉舟的介绍是:“国内著名资本运作专家。在中国证券市场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领域有资深的造诣,并在相关政府部门拥有雄厚的人脉。成功帮助超过百家中国企业进行了风险投资和IPO。”遗憾的是,记者欲向王吉舟本人求证,但拨打网站上的联系电话显示是空号。
重组成功仍需过数道坎
据了解,九五投资注入优质资产的前提是在S*ST光明经过破产重组和股改等程序后。2010年11月25日,在先后三次S*ST光明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设备、存货及商标等资产因无合格竞买者参与竞买而流拍后,光明集团终于出手,以5300万元拿下了标的资产。“这一步至关重要。它避免了公司因重整计划不能执行而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为接下来的工作扫清了障碍。”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S*ST光明的股改与破产重组实际上是在同步推进。公司独立董事胡凤滨也表示,“股改工作一直都没有停下来,只是在进度上相对比较慢而已。”此前,参与S*ST光明重组的鸿扬投资曾与公司签订补充协议,只要在2010年底之前上报股改议案,并在2011年6月30日前获得通过,就可以继续履行协议。S*ST光明的股改目前进展到哪一步?记者就此致电S*ST光明董事长马中文,“咱们能不能不谈这个问题?我现在不方便说。”马中文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随后他以“要开会”为由匆匆挂断了电话。不过,据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的信息,公司股改受资产重组的影响较大,并未如期完成。这也意味着,在S*ST光明环环相扣的重组步骤中,要想得到资本大佬的真正出手,只有先跨过股改这道坎。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