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胶囊”之忧

作者:张汉澍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1-14 22:17:48

摘要:“胶囊”之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汉澍 上海报道

   “你们开业了吗?”1月12日下午,几乎每一波到这的记者都要向上海这家待开业的胶囊旅馆老板塔赞询问同样的问题。
    “不好意思,还没有,我们仍处于试运行阶段。”老板塔赞挤出笑脸,面对不断涌来的媒体们重复着几乎同样的话。
    事实上,有关这家胶囊旅馆试运行的消息早在数周前就见诸报端。近日又有消息称该旅馆将在一周内正式营业,引来了更多的媒体记者。大家本想见证一下上海首家胶囊旅馆开业的场面,“依然试运行”的告知多少让人有些失望。
    老板塔赞在日本留学多年,回国后开办过一家物流公司,给媒体留下的印象是:格外谨慎。“什么时候能正式开业?”面对媒体的追问,塔赞总是显得言不由衷:“我们要先试一下设备情况,看看空调漏不漏水,灯会不会一直亮啊?”试运行似乎成了塔赞的“挡箭牌”。
    “那试运行情况如何呢?”“非常好啊,我请朋友来试住,99%的都说好。”“还要试运行多久呢?”“也许三天,也许还要3个月。谁知道呢?”
    记者最后才知道,导致这家胶囊旅馆继续“试运行”的原因在于申办旅馆的各种审批手续至今仍未通过。面对“何时才能正式开业”的提问。塔赞苦笑着说:“我们也在等。应该……蛮快吧……说实话我真没法回答你。”
    塔赞带领着记者们参观他的胶囊旅馆,整个胶囊旅馆的面积约320平米,68个“胶囊”如科幻电影中的太空舱,也像火车豪华版的卧铺车厢。此外还有专门存放物品的储物间,公用的洗漱间、浴室、厕所、吸烟室等。
    对于塔赞的这家胶囊旅馆,网上议论很多。有网友认为:“在上海这座房价高不可攀的大都市里,胶囊旅馆的出现拥有特殊的意义。”也有网友说:“经济高速发展了那么多年后,有人住洋房别墅,有人却要住胶囊旅馆,这到底是讽刺了谁?”
    不过,胶囊旅馆合伙人夏全根向记者表示,开设这家胶囊旅馆仅仅是考虑到市场的因素,不存在什么隐含的“深意”。“胶囊旅馆兴起于80年代末的日本,是满足加班族或酒后无法开车的人们过夜的一种旅宿形式,这个产业在日本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只是将这种模式引入而已。”塔赞说:“我在日本留学时曾在两家胶囊旅馆打过零工,因此很熟悉这类旅店怎么运营。我所关心的是旅馆投资回报率能有多少?什么时候能回收成本?”
    事实上,这家位于上海闸北区中山北路上的胶囊旅馆,距离上海长途客运站步行不过5分钟。在这一人流密集之地,胶囊的价格优势一览无余。
    塔赞介绍,胶囊旅馆采用28元的基础价,包含提供睡衣、浴巾、牙刷牙膏、沐浴液等全套洗漱用品。另外每住一小时,增加4元钱,入住24小时以内封顶88元。而与其一墙之隔的吉泰连锁酒店,一间客房的门市价达到328元,而在拐角处的南苑e家酒店普通房为198元、芝鑫连锁酒店则达到148元。
    但令塔赞尴尬的是:除了胶囊旅馆的名称得到了工商的核准,确定为“希泰胶囊旅馆”外,其他的诸多审批除环评外仍未有个说法。据了解,开设一家住宿旅馆需向公安、消防、卫生、工商、环保、税务等部门一一申请审批,拿到所有许可证后方可开业。
    塔赞告诉记者:“胶囊的检测报告,基础材料很早就送上去了。上级部门反馈就是等消息……讲得比较细点就是,摄像头位置、角度之类要改动等等。”对于媒体进一步的询问,塔赞的回复是:“不好意思,我希望生意上能够更平稳一些,我嘴比较严,请理解一下。”
    事实上,中国版的“胶囊”,塔赞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0年3月,78岁的北京老人黄日新在海淀区六郎庄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每间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可躺、可坐、可看电视和上网,每月租金两百元。
    由于格局新颖、价格低廉,胶囊公寓一炮而红,加上当时频频见诸报端的唐家岭“蚁族”聚集区,引来政府部门的注意。4月底,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发布了修改后的《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草案),规定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7.5平方米。
    终于在去年年末,黄日新在其位于石景山区麻峪东街的第三代胶囊公寓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黄日新表示:“胶囊公寓出租涉及的政策问题我没法解决,但通过实践我明白了,胶囊公寓必须由政府来经营,它是非营利性的,现在决定终止出租胶囊公寓,10万元的投入就当交了学费。”
    对于北京胶囊公寓的命运,塔赞说:“我很清楚。”但他强调称,胶囊旅馆和胶囊公寓的理念、运营方式、硬件设施都不一样。“我相信上海是一个可以容纳外来文化的地方。”“新兴项目嘛,慢就慢点吧,不着急、不着急。”塔赞最后用旁人几乎都听不见的声音喃喃自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