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83只私募清盘离场 部分差产品宁愿“死撑”

作者:杨卓卿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1-14 20:11:15

摘要:83只私募清盘离场 部分差产品宁愿“死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卓卿 北京报道

   在阳光私募行业爆发性增长之际,私募产品的“消亡”也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在已经过去的2010年,有83只信托产品清盘离场。其中包括结构化产品55只,非结构化产品28只。
    “这83只清盘阳光私募产品中,绝大多数是因为信托期限已满,是主动所为,属于正常清盘。”深圳市融智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瑜向记者表示,但这其中也有部分是因为产品业绩不佳或是规模不达标,行业水平参差不齐,“清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优胜劣汰的表现。

到期合约吹响集结号

    与之前的数年一样,阳光私募在2010年延续了其爆发增长的态势。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仅在2010年期间发行的私募证券类信托产品数量就达488只,其中非结构化312只,结构化176只。截至12月31日,全国可统计的投资顾问有377家,共发行了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1234只,其中结构化产品424只,非结构化信托产品768只,私募组合基金TOT 42只,总体规模已超1200亿元。
    在488只私募证券类信托产品发布的同时,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0年共有83只信托产品清盘,这一数据同样引来业内人士的关注。
    实际上,这83只产品中的大部分是因为信托期限已满,主动清盘的产品。“存续期满宣布清盘,一般而言,结构化产品大多有1至3年的存续期,极少数非结构化产品也有存续期,在存续期满后宣布终止运作,属于正常现象。”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
    以非结构化产品策略大师为例,2009年3月2日该产品成立,截至2010年2月26日其净值为2.928元,在一年内获得193%的净值增长率。尽管如此,由于该产品设定的时间期限为一年,在去年3月初,该产品便宣告清盘。

“强制清盘”把控风险关

    当然,由于产品业绩不好宣告清盘的私募也在其中。
    “在产品设立之初,就在合同中规定好该产品的止损线,比如说净值跌破0.7元就自动清盘,这属于对投资者的把控。”李春瑜认为,因为这个原因清盘的产品也是属于正常现象,甚至“是件好事”。
    然而,据记者了解,由于当下阳光私募账户资源稀缺,一些业绩不佳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宁可“死撑”,也不愿将旗下产品清盘。
    对此,平安信托一位中层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净值跌到一定程度,作为信托公司的我们也是倾向于产品清盘的,长久找不到投资良方实际上是对投资者的耽误。”华润信托的信托经理张韦则向本报表示:“具体来讲,有些合同中设定了净值止损线,净值跌到这个界限信托公司为了投资者的利益可以按照合同条款进行清盘处理;而一些并未在合同中提及止损线的产品,如果信托委托人提出集体要求,信托公司也会从客户的角度去协商解决。”
    2010年6月28日,“中诚·金福2号”提前终止。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6月18日,其单位净值为0.6985元,由于跌破信托合同中规定的0.70元止损线,最终被中诚信托强制清盘。
    除上述原因之外,如果私募产品规模过低也会触发清盘条款,而一些私募公司为发新产品将一些资金规模不大、收益不佳的老产品清盘,利用老产品的证券账户发行新产品,也成为私募清盘的原因之一。
    “有一些信托产品成立以来,长期业绩不佳而导致持有人赎回,如果原本规模就不大又出现大量赎回的情况,可能达不到信托合同中约定的最低规模或者最少份额红线,从而被迫清盘。”李春瑜认为,这也是市场自我淘汰的一种方式。
    2010年11月22日,由于连续一年来资金规模低于2000万元,龙马二期被华润信托强制清盘。截至2010年12月24日,龙马一期自成立以来净值缩水42.39%,也面临清盘风险。

双向选择的投资方式

    一方面,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个别阳光私募因为业绩清盘为其选择投资标的敲响警钟;而另一方面,考虑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受委托方也对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有明确要求。
    华润信托证券投资部总经理刘辉曾向记者表示:“发行私募产品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高端客户的数量与质量,个人金融资产过千万才算高端投资者,投资理财产品的金额最好占这类投资人金融资产的1/3以下,最多不能超过1/2。”
    “其实做私募真的挺不容易的,遇到一些客户,承受能力差,寻死觅活的,有一些甚至会选择倒贴赔钱。所以有实力的私募对客户也会很挑,介绍一些客户给他们,他们会直接拒绝。”一位基金第三方人士说道。
    一大型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也向记者谈起:“曾经有一位客户资金不够,联合几个亲友出资300万元买了一份产品,起先并没有向公司讲明,后来我们知道后,还是劝赎了。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是相对应的,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我们不能不考虑。”

阳光私募清盘案例

红 赤子之心
    2004年,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发起了第一只开放式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从而被誉为“阳光私募第一人”。在2008年年初,赵丹阳令人震惊地宣布赤子之心旗下5只产品全部清盘。
    当时的赵丹阳表示,目前H股与A股均已越过所能理解的范围,在投资能力范围内找不到符合投资标准的同时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标的,因此赤子之心所有信托将清盘并返还投资款。
    尽管此举彼时一度引发业内褒贬不一,但是随着股指由2008年1月的最高点5522.78点下跌到2008年10月的1664.93点,赤子之心的清盘为赵丹阳赢得长久美名。
 
黑 三羊资产
    2009年12月31日,华润信托发布公告称,其受托的三羊卓越1至4期信托,因投资顾问三羊资产的“辞任”而提前终止并清算。
    据当时媒体报道,三羊资产主要发起人林少立彼时已和公司“失去联系”一个多月,以及首任投资总监早早去职的情况更显示,三羊资产的运作和投资管理功能,其实已难以用“正常”来概括。这给2010年初始的私募行业披上了阴影,阳光私募基金的管理风险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成为投资者及从业人员的警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