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失落的定价权

作者:王冰凝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24 21:42:53

摘要:失落的定价权

失落的定价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全球“定价权”之殇,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几千年执着于泱泱大国梦的中国。铁矿石、石油、稀土甚至玉米、大豆、电子产品……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制造大国,却不得不承受着价格受制于人之痛,并且在争夺全球定价权方面几乎束手无策。
    面对欧美国家耗费数百年建立起来的定价体系,中国争夺定价权之战势必会充满了凶险。而目前,让业界千呼万唤、让政府踌躇再三的解决之道,正是在中国建立起与全球接轨的金融期货市场。
“买什么什么就贵
卖什么什么就便宜”
    “‘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成为中国这个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中国也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如此表述。
    从铁矿石、石油到稀土,在全球“定价权”方面,中国最失败的不仅是在对原材料有着绝对需求时,我们没有定价权,甚至于在中国垄断的部分上游资源领域,我们仍没有定价权。
    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多年来受制于三大矿山,不得不为连年飙涨的铁矿石价格买单。
    统计显示,中国2009年占全国总产量80%的71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10%左右,利润却同比下降31.43%,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2.46%。而国际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公司依赖铁矿石涨价,仅2009年下半年就实现净利润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4%。
    而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近90%,但这些稀有资源却连年低价出口,卖出的“泥巴”价从没有体现出中国应有的主导,反而因为恶意竞争互相压价。
    从进口到出口,从石油、铁矿石、稀土到玉米、棉花、大豆,再到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中国缺乏国际贸易定价权的现象极为广泛,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
    这让商务部也不得不直言:“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
    不过让政府更为尴尬的则是,因为中国市场经济开放时间较短,国际市场残酷的竞争,让中国企业在定价权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然而,就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国内成品油定价,也屡屡遭到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的逼宫,这也使得在目前物价指数屡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于12月再次上调油价。
定价权缺失之源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全面丧失了定价权?
    从石油、铁矿石、大豆等中国需求量较大的进口商品来看,中国的巨大需求,使得中国陷入超级买家的位置却没有议价权。欧美市场利用中国的旺盛需求,操纵了多种大宗商品价格;而从稀土等中国掌握着主要资源的出口商品来看,则是国外贸易商利用中国国内贸易商的恶意竞争、相互压价,从而导致中国丧失了话语权。
    “而究其根源,仍在于目前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金融期货市场,同样缺乏相关人才打造这个体系,从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目前很多种大宗商品都已经不再仅仅是实体经济,更是金融化产品,而中国恰恰缺乏操纵金融化产品的能力和经验。
    以当今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为例,目前欧美国家通过其成熟完善的金融期货市场,基本控制了国际石油定价规则,对于依然处于石油定价中心边缘位置的中国来说,必然是无缘涉足石油定价,并为此蒙受巨大损失。尤其是面对近几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中国一次次地被动适应,为此交了巨额学费。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陈克新也指出,以国际铁矿石谈判为标志,大宗商品“金融化”之势已难以逆转。之所以国际铁矿石巨头企业底气十足,是因为除淡水河谷由本国养老基金控股外,力拓、必和必拓都已经被国际金融资本控制,拥有雄厚的资金筹码。可中国产品尤其是资源类产品的“金融化”程度还太低。
    而中国丧失定价权除了要为此缴纳巨额学费外,还不得不承受了由油价波动、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经济增长、社会就业、通货膨胀的诸多问题。
争取定价权要“交学费”
    当然,此情此景,让中国政府不得不为争夺定价权而绞尽脑汁。
    据了解,2010年以来,国务院一直在筹划成立一个统一工作小组,该小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以商务部为主,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参与,负责制定相关大宗商品交易法规,彻底整合国内市场,解决交易中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为冲破贸易壁垒、整合资源、改善大宗商品交易环境“筹谋”应对之策。
    然而,中国要挑战欧美国家耗费几百年时间建立起的定价体系,势必困难重重。
    众所周知,美国从实现崛起到拿到国际贸易定价权,耗费了几百年时间。而当今世界,除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期铜外,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几乎尽落美国之手,美元汇率直接影响国际大宗商品标价。  
    梅新育说:“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我国目前的发展定位,不能被反对国际垄断霸权的‘愤怒’和‘争取定价权’的激情冲昏头脑。”
    而陈凤英则认为,中国要争取定价权,学费早晚是要交的,但能否争取到却并非一朝一夕。而在争取定价权的同时,应先整合国内市场和企业,同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金融期货市场并实现与国际接轨。
    目前,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期货市场,正在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不能因为中国没有经验害怕交学费就迟迟不敢涉足金融期货,在目前全球化、金融化的趋势下,这是中国为自己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唯一途径。”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说,当然,中国还应当抓紧实现石油等行业在本国的市场化,公平的市场环境是完善的金融期货市场的前提。
    数年前,因为遭遇国际石油金融炒家算计,曾经在石油期货期权市场巨亏5.5亿美元的中航油前任CEO陈久霖就向政府呼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目前国际油价很大程度上受到世界石油市场上的期货、期权的影响,但是世界石油期货市场的规则是由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中国不参与就永远没有参与制定规则的话语权,也只能永远追随别人制定好的游戏规则,中国在世界市场上没有发言权,只能跟随,追随是要付出代价的,越早一天参与,付出的代价就越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