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强壮的圣女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相乐 北京报道
被误解的“千年极寒”
与阿根廷遭遇干旱不同,地球另一端的中国部分省区和欧洲却迎来了低温和大雪侵袭。
从12月上旬起,内蒙古迎来新一轮降雪。12月12日,内蒙古根河市出现零下45℃的极寒天气。而在通辽市,局部地区积雪甚至达到1米多深,创下当地30年来最为严重的“白灾”。据报道,2万余亩设施农业和1700万亩草牧场受灾,死亡牲畜多达7600头(只)。
12月15日开始,中国南方地区也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降雪过程: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甚至连素来“长夏无冬”的广东都出现降雪。广东北部地区气温骤降,梅州地区达到零下2℃,出现牲畜冻死冻伤现象。在北回归线这样的低纬度地区出现此种天气并不多见。
低温、大雪天气同样出现在欧洲。12月19日,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因强降雪而取消所有进港航班,数千名旅客滞留机场。与此同时,法国、德国、波兰等欧洲其他国家均遭遇暴雪,欧洲多个交通枢纽瘫痪。在20日的凌晨,伦敦附近的白金汉郡记录到英国有史以来的同期最低气温——零下19.6℃。极低的温度使得路面结冰严重,外出上班和采购圣诞用品的司机们开车时只能小心翼翼缓慢行驶。
面对各地不断出现的低温,之前曾传得沸沸扬扬的“千年极寒”一说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2010年9月,俄罗斯某联邦级通讯社的报道称:“波兰气象学家日前表示,欧洲将迎来100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将停止为欧洲提供抵御北极严寒的屏障……。”“千年极寒”的说法开始在全球盛传。
据媒体普遍采用的说法,波兰学者给出“千年极寒”的理由是: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和变冷,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
不过,没有多久,“千年极寒”的说法最终被认定为是断章取义的误传和概念性的炒作。“千年极寒”带着“寒意”退去。
那么,中国和欧洲出现的大雪和低温天气原因是什么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千年极寒”的说法缺乏依据,但是7月份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确实会对我国和全球今冬的气候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内蒙古出现的极寒和南方出现的大范围降雪等异常天气以及欧洲此次的大雪天气,事实上都是 “拉尼娜”现象出现后的一系列影响。
“拉尼娜”来了!
“拉尼娜”:“邪恶‘圣女婴’”
“拉尼娜”还有一个好听而且神圣的名字:“圣女婴”。然而,它所带来的影响无疑与“神圣”无关,甚至是“邪恶”的。
2008年1月10日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高速公路、火车、飞机都不能正常运行,大雪阻碍了成千上万人回家过年的脚步,那个春节,无数人是在“停止的旅途”中度过新年的。
根据灾后民政部的统计显示,2008年雪灾造成南方的上海、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拉尼娜”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实际上,“拉尼娜”又叫 “反厄尔尼诺”,它使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冷,是一种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1998年至2000年、2007年至2008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当时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拉尼娜”改变了海水温度,这当然会影响全球气候。
影响气候变化的
最强信号
“拉尼娜”的出现,将让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两个地区变得异常干燥;将使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和澳洲等地会有异常多的降雨量;而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将会异常寒冷。
不仅如此,“拉尼娜”现象一旦出现,在北大西洋的飓风也会异常活跃。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就形成4个最高强度的五级飓风,曾造成北美洲和中美洲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除此之外,“一般‘拉尼娜’会随着‘厄尔尼诺’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的第二年,一般都会出现‘拉尼娜’。1997年到1998年是迄今为止‘厄尔尼诺’现象最强的时期,而之后的1998年到2000年也是‘拉尼娜’现象最强的时候,正是因为这样,所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杨学祥说。
事实上,除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在他的研究中,包括更早时期,我国1931年和1954年发生的水灾,2008年南方出现的罕见雪灾,以及2010年春西南地区发生的大旱都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出现有关。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就有人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研究,而‘拉尼娜’不同,到1996年才有外国的专家开始研究‘拉尼娜’,到今天,对它的研究还不足14年。”也就是在这14年中,包括杨学祥在内的很多专家都认为:“‘拉尼娜’已经同‘厄尔尼诺’一样,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最强的信号。”
再遇“拉尼娜”
2011年与1999年很相似
2008年,“拉尼娜”带来南方雪灾后,因为应对不足,导致多地出现大规模电网崩溃,出现大范围停电,一度造成南方煤炭紧缺,煤炭价格大幅提升。如今,“拉尼娜”再次来袭,煤炭价格是否有所波动?
大同证券研究员于宏透露:最近两周,国际煤炭的价格是有所上涨的。拿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来说,其动力煤价格从2010年11月初的100美元/吨上涨到现在的116美元/吨;而国内的煤炭价格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以秦皇岛港5800卡大同优混煤为例,11月底为870元/吨,而现在却降到850元/吨。对此,他解释说,国际煤炭价格上涨与近期欧洲大雪有一定的关系,而国内的价格下降主要是因为前期上涨太快,现在有小幅下降也是情理之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区别于欧洲的雪灾,中国有些地区出现的是干旱,所以当前煤炭价格并没有上涨。
事实上,正如于宏所说,当前中国的华北地区干旱正在冒头,而成因同南美洲的阿根廷一样:“拉尼娜”。
据当地媒体报道,自2010年9月1日开始,河南省119个自动气象观测站中有51个监测到已连续数月没有有效降雨,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纪录。同样,在山东省,自9月下旬以来,近80天也无有效降雨,为近10年同时段降雨量最低。加上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山东省农田失墒面积扩大,旱情有所发展。
杨学祥表示,1999年,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接近1997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总面积7.5亿亩左右,其中成灾4亿亩,绝收1亿亩,全年因灾损失粮食700亿斤、棉花60多万吨、油料180多万吨。1997年4月到1998年6月是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1998年6月到2000年8月,发生了最强“拉尼娜”现象。时隔数年,2009年到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按照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为一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拉尼娜”年,旱涝异常是显著的,虽然旱涝不一定就发生在中国,但河南和山东刚刚冒头的干旱,最好还是要引起注意,适当给予预防。
杨学祥建议:“从农业的角度来讲,各省的气象部门要做好长期的预报,不要只是做几天或者几周的预报。如果有了干旱的前兆,最好选择抗旱的作物进行种植。”
而对于“拉尼娜”将要持续到何时,杨学祥指出:“国外有报道说要持续到2011年1、2月份,现在我们看来它可能要持续到2011年春季结束(之时),大概(2011年)5月份左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