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味精控股权面临挑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 永 河南报道
时下最在意最关注莲花味精的是它的股票持有者和虎视眈眈的资本操控者。
莲花味精的大股东莲花集团在庞杂繁复的资产运营中持股比例下降至11.8%,比其他三大股东最多不超过5个百分点。而即使这仅有的11.8%股份的资产也已悉数被冻结。拥有其中一亿元资产处置权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寻求买家,而另一家拟处置莲花味精债券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更是持有5个多亿。这些资产一旦落入其他三大股东任何一家,莲花公司的股权结构就有可能重新洗牌。
三大股东持股数接近
莲花味精到底怎么了?人们的关注重点已从若干年前对环境污染的指责悄悄转移到了莲花味精下一步会走向何处的疑问。这些广泛而持久的疑问围绕莲花味精的一系列欠款纠纷、母公司资产冻结、股权变更行为产生。
莲花味精大股东的股权比例持续减持的结果是:他现如今的股权比重与其他三家股东的股权比重非常接近,仅比第四大股东中国长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高5个百分点。另外两大股东项城市天安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分别持有7.37%、6.82%的股权,四者持股比例非常接近。有分析认为,一旦莲花集团以股还债,或者冻结股份被变卖,莲花大股东地位都充满变数。
变数随时可能发生。目前握有莲花味精5个多亿债权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在寻求买家。广东粤财控股公司的金女士告诉记者,其在2006年从广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买入莲花味精近一亿债权“目前还没有人买去,将通过法律手段处置”。
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莲花味精债权处置业务的一位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现在持有的“莲花集团一个多亿的债权正在谈”。当记者问及莲花集团是否面临重组,他表示了肯定并给出一个期限——“半年之内即有新的进展。”
如果莲花味精重组,谁又会是最大股东?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为河南省财政厅的下属企业,在政府的调控下目前已是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于一身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雄厚的背景实力,再加上现任董事会主席郑献峰在河南农开的履历,遵循利益逻辑河南农开成为莲花味精最大股东是顺理成章之事。
天安科技的法人代表袁启发占4%的股份。有媒体查证,袁启发至今仍是莲花集团北方大区销售经理。其与莲花集团的关系颇耐人寻味。其他几位占3%的股东均与莲花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莲花集团相关企业高管。天安科技在莲花重组中会不会成为赢家,实在难以预料。
近日有消息传出,河南省最大的国有投资公司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正筹划接手莲花集团。对此,河南省建投一位高管在9月19日称,“目前省建投并没有接受莲花的意向”,但“最终决策还需听从政府意见”。
财务问题备受质疑
莲花味精的上市公告显示:莲花集团在4年内因“借款纠纷”而被银行冻结达10次。多家媒体和相关人士证实“莲花集团几乎处于停产状态”。
从莲花集团屡贷屡冻、屡冻屡贷的遭遇可以看出两个疑点:一、既然莲花集团缺乏还债能力,为什么还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借到钱呢?二、为借钱付出股权冻结的代价,冻结的资产又被银行以低价出手给资产管理公司,无异于为投机者提供了难得的良好机遇。从另一方面来看,属于国有资产间接流失。莲花集团一而再,再而三地干这样的事,其股东和高管层对此产生的国有资产被贱卖的事实难道就丝毫没有察觉?
莲花味精证券部一位人士曾对记者解释债券权转让,“这主要是大股东和别人的债务纠纷,对上市公司不会有影响,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在许多股民和投资者眼里,莲花味精是垃圾股的代名词。一位网友在东方财富网的论坛上发布的观点引来众多附和之声:莲花味精只有投机价值,没有投资价值。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莲花集团空了,唯一的优质资产就是莲花味精。然而这家上市公司的未来却是充满悬疑。
集团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2004年4月16日下午,刚过不惑之年的郑献峰接受项城市政府任命,接替莲花“教父”李怀清成为莲花集团的新任董事长。此前他的身份是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莲花集团人事尘埃落定的前50天,莲花味精向郑献峰所在的单位转让8.36%股权。省农开自此正式入主莲花味精,成为大股东之一。
执掌莲花帅印20余年的李怀清转身离去,留在他身后的是一个经营状况极为混乱的莲花集团。有报道称:其多名继任者对企业的走势没有“太大的决定权”,经营乏善可陈。
莲花集团所有者项城市政府是莲花集团命运的真正掌控者,股权的出让,取决于当地市政府的“通盘考虑”。在莲花集团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组成中,有人武部政工科长,也有市委副秘书长。在这种官员兼职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莲花味精在制定决策和落实上没有行政思维和官僚形态存在,从而影响一家大型公司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经营不善的状况可以从一个数字显示出来:莲花集团持有莲花味精的股权为11.8%,而这个数字在莲花味精上市之初为66.667%。
莲花集团11.8%的股权如今已全部被银行冻结。从莲花味精的历次上市公告来看:2004年至今,莲花集团因同十多家银行和关联单位的欠款纠纷而遭股权冻结。其中一些是因为莲花集团没有偿债能力而遭续冻。本报记者通过内部人士了解到,这些遭冻结的资产已有部分卖出,价格却只有原始股的一到三折。
此外,莲花集团占用莲花味精的资金被业界广为诟病,在2006年沪深交易所披露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排名中,莲花集团以10.57亿排名榜首。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