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业绩大增股价低迷成悖论大秦铁路已处双重底部支撑

作者:郝英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10 20:22:28

摘要:业绩大增股价低迷成悖论大秦铁路已处双重底部支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郝英 北京报道

   作为国内西煤东运的第一通道,大秦线在我国煤炭运输市场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与其相对应的是,大秦铁路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与资产注入后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然而,市场地位并不能决定公司的投资价值,证券市场上,大秦铁路(601006)在近两年的时间当中长期受到冷落。目前,大秦铁路的股价不但已经跌破了年初的增发价,甚至直逼2008年熊市底部时的历史低点。
高增长下的低估值
    28.45元/股的股价是大秦铁路在2008年1月8日创造出的历史峰值,随后,经过了2008年熊市的洗礼,大秦铁路在经过了长期深幅的下跌过后终于在当年年底触底7.53元/股,一年时间股价下跌了70%。
    在经历了这轮下跌过后,沪深市场开始强力反弹。经过两年的时间,在多数个股股价翻倍甚至创出6124点以来股价新高的时候,大秦铁路的股价几乎与2008年大底时的股价相差不了多少。虽然该股股价在2009年年中也曾有过13.15元的反弹高点,但是紧随其后的一波调整使得这些浮盈再次付诸东流。截至12月10日收盘时,大秦铁路每股价格仅为8.13元,这一价格相比2008年大底时的7.53元/股仅仅高出了7.44%。
    不过,与大秦铁路低迷的股价相比,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高速增长与此形成了鲜明反差。
    数据显示,大秦铁路今年前三季度共计实现净利润82.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暴增65.5%,而大秦铁路在资产注入上的动作不断,这也使得企业盈利能力的可持续增长成为了可能。
    对于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期,大秦铁路证券部叶姓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提高运价,一个是增加运量,这两方面在2011年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对于公司明年的业绩,他认为2010年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将在今年的基础上至少增厚10%以上,并且这个目标还仅仅只考虑到了资产注入的因素,尚未将提价因素考虑其中。
估值已处历史底部
    今年3月,大秦铁路完成定向增发,增发后公司总股本达到148.66亿股,这期间,公司将置入包括朔黄线在内的多项优质资产。
    基于公司增发后的股本摊薄,行业分析师给出大秦铁路2010年的平均预测,每股收益为0.7元,截至12月10日该股收盘价为8.13元/股,对应的2010年动态市盈率为11.55倍,2011年动态市盈率仅为10倍。
    这意味着,大秦铁路目前的估值水平,无论是从绝对值上还是相对值上,都处于较低水平。
    截至12月8日,运输行业2010年的行业市盈率均值为16.74倍,2011年的估值水平为14.87倍,大秦铁路当前的估值与行业均值相比分别折价31%与32%,而上证综指同期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为21.74倍,同样大幅高于目前大秦铁路的估值水平。
    与此同时,大秦铁路目前8.13元/股的估值水平,也是近几年估值中最低的。
    2009年大秦铁路的每股收益为0.5元,当年该股最低股价为7.99元,最高价为13.15元,对应的估值区间为15.98倍-26.3倍市盈率,而在一年行情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大秦铁路的估值水平在20倍上下。而目前大秦铁路8.13元/股的股价对应2010年11.55倍的市盈率,不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甚至已经低于当年公司上市时的18倍发行市盈率。
    在经历过了长达一年半的股价调整之后,目前大秦铁路已经处于技术形态与低估值的双重底部支撑状态,价值投资特征已经日趋明显。

Q&A

Q=华夏理财
A=财富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 李伟民

    Q:你如何看待大秦铁路这个公司的成长性?
    A:大秦铁路的成长性比较一般,公司原有铁路资产今年的运力将达到4亿吨,明年可以达到该铁路资产的理论运输上限4.5亿吨,问题是达到上限后该怎么办呢?这个公司未来的成长性还要依靠收购新的资产项目来达到,除此以外,公司只能依靠控制成本或是提高运输费用来提高盈利能力,因为目前的运费比较便宜,未来公司提高运输费用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Q:大秦铁路目前的股价相对2008年市场大底时溢价有限,但公司的盈利能力却是在不断提高的,如何理解这个反差?
    A:投资者认为大秦铁路的成长性缺乏想象力,这是股价难以被推高的主要原因。

    Q:你如何看待大秦铁路目前的估值水平?
    A:目前大秦铁路的估值水平比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此时介入是比较安全的,未来公司股价的上升仍将主要依赖于市场的整体回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