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承诺资金仅两成到位 北京保障房开发商垫资

作者:陈岩鹏 王乙同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03 22:05:29

摘要:承诺资金仅两成到位 北京保障房开发商垫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实习记者 王乙同 北京报道

   “年初的时候北京政府承诺拿出一半的土地收入建保障房,但从目前统计上来的数字看,这个比例还差得很远,只有百分之十几,还不到20%。”近日,北京市财政系统的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向《华夏时报》透露。
    12月1日,本报记者向北京市财政局核实情况,负责宣传的人士表示对此并不知情,而在本报截稿前,记者亦未获得准确答复。
    不过,北京市的保障房建设进度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原本计划在年底完成的4.6万套保障房,竣工的时间却提前到了11月底。
    北京市建委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年底前,北京将建成和收购各类政策房14万套,预计全年实际竣工交用的政策房可达到5万套,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
    一方面,政府投入保障房的资金放缓,另一方面,保障房竣工的数量和进度大大超前,哪来的钱?一位负责保障房建设的国企老总对记者道出了其中原委:绝大多数的建设用款都是开发商垫付的。
承诺资金难兑现
    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北京市服务在京金融机构座谈会”上,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曾公开表示,去年北京市进行了1000亿元的土地一级开发,2010年将继续搞1000亿的土地一级开发;其中,50%要建成包括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政府将把一级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半以上,约300亿返还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当中。”刘淇当时说。
    北京土地储备中心的数据显示,11月北京土地出让金合计高达200.86亿元,是房地产调控以后首次突破200亿,仅次于3月份。今年以来的土地出让金已经高达1071.1亿,为历史新高。
    情况似乎比想象的还要好,12月7日,北京CBD地块将有6块土地入市,预计成交价格可能突破200亿元;而目前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显示,待成交的土地高达47块,总面积高达800公顷,预计全年的土地出让金可能突破1300亿。
    目前很多地方并没有公布每年房地产一级出让收益中,有多大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北京可谓是特立独行。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称,不要说拿出50%,就是拿出百分之二三十的土地出让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国内绝对都算是个天量投入。
    眼看年关将至,本报记者向北京市财政局询问目前返还保障房的土地收入情况,但得到的回复却是不知情。但据北京市财政系统的知情人士透露,前11个月返还的比例还不到20%,离承诺的数额相差得还很远。
    不过,北京市建委的一位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保障房用地成本也应该算是政府的投入,尽管没有把资金打到开发商的账户,但那也是真金白银啊!
    数据显示,北京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在11月份成交的15块土地中,纯限价房用地3宗,配建保障房用地5宗。
多由开发商垫付
    承诺资金没到位,建设速度并没受影响,玄机在哪?
    本报记者从北京市建委获悉,截至11月底,4.6万套保障房已经全部竣工,这比原先预计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11月30日,北京市建委的一位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每开工一处、竣工一个项目,都属于增量,今年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
    据上述建委人士介绍,年底前,北京将建成和收购各类政策房14万套,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满足市民住房需求。同时,根据政策房建设进展,预计全年实际竣工交用的政策房可达到5万套。
    上述财政系统的知情人士透露:“保障房建设用地一般都是行政划拨的,政府需要支付一定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但在多数情况下,中央财政划拨的建设资金和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并不足以支持所需的资金缺口。”
    而这其中的“奥秘”,承接保障房的开发商心里最清楚。北京某房地产国企的老总对记者介绍,建保障房是政治任务,不建不行,大部分资金都要由开发商垫付。
    “政府邀请开发商建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资金都是由企业垫付的,而这两类政策房需要经过政府摇号和消费者筛选的过程,相比商品房资金回笼过程很慢,而且建设单位还要承担原材料变动的风险。”一位多年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开发商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过去两周成交的多幅地块中,出让条件中均明确要求配建保障性住房。例如,富力联手北京极富房地产拿下北京市大兴区地块,要求配建3万平米公共租赁房;龙湖、华远联合体在京所获两地块同样有保障房配建要求。
    中原地产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保障房地块建设进程的加速,可以预见未来土地出让中配建保障性住房将成为趋势。
    不过,对这种行政性的“捆绑”要求,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并不妥。因为,建设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开发商只能拿到3%以内的管理费和代建费,这还没算上开发商贷款的利息支出,“不赔本就不错了”。
    “公租房是最让开发企业头疼的,20多个亿押在一个项目上,30年都回不来,这里面的机会成本是多少,政府计算过吗?这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是很难受的问题!”一家承办企业的老总向本报诉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