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尚志民:将价值投资进行到底

作者:付刚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03 21:53:15

摘要:尚志民:将价值投资进行到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刚 上海报道

   为什么在一个岗位上坚持了12年?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现任华安基金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尚志民的答案是:“我可能在其他行业找不到工作。”略带调侃,却勾勒出他的朴实。
    根据Wind数据,目前国内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上且一直在同一家基金公司供职的,仅有两人,一是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另一位就是尚志民。
    朴素的衬衣,简单的平头,由于前一日工作到凌晨2点,稍显疲惫——这是《华夏时报》记者与他边午餐边采访时的第一印象。
    “有些人离开这个行业也是觉得这种工作状态太累了,影响生活质量,想换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我现在都没什么爱好了,也没什么时间培养爱好。”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公募基金经理出于各种原因“奔”私募的越来越多,对于外界有很多机会自己却坚守的真正原因,尚志民表示,可能是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一样。
    “公募基金更多的是为普通投资者服务,而私募更多的是为富裕阶层服务。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普通投资者享受到财富增长的乐趣,而且我相信未来公募基金激励机制的改进,将会使它更有吸引力。”
“5·19”和“9·11”
    尚志民1998年9月1日正式到华安基金,“上班第一天就到北京参加证监会组织的第二届基金从业人员培训,当时的‘同学’有王国卫、林彤彤、杨文斌、李旭利等等。”这批人,后来相当一部分都成为基金经理圈里的“大腕”。
    那届培训班在北大资源宾馆封闭培训了10天,这期间,有台湾的基金业专家和证监会领导讲课,内容涉及法规、基金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具体运作,包括投资和后台支持。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尚志民加入时,华安基金整个团队只有二十多人,人员主要来自股东方之一的上国投以及市场化招聘两部分。尚志民属于招聘而来,岗位是研究员,但很快,在1999年5月华安发行第二只封基——基金安顺时,他就任基金经理。
    基金安顺的发行时间恰逢1999年的“5·19”行情,6月5日成立运作。在尚志民的记忆中,“那段时间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有一个交易日,基金安顺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涨停,很罕见。”
    2001年9月,尚志民担任了新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混合的基金经理。“我清楚地记得这只基金发行的第一天是2001年的‘9·11’!”对于这个日子,尚志民至今仍记忆犹新。
    由于是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整个团队为此准备了近两年,包括投资、研究、后台等诸多方面。发行前半年,几乎所有的投研人员和基金经理都在不断做同一件事——去上市公司调研,然后回来讨论。半年几乎把所有上市公司跑了一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组合测试。
    这期间,还要接受证监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同时接受评审的基金公司有3家左右,最后华安的方案最成熟、相对准备最充分,所以华安先发行,另两家稍后两个多月发行。
    “当时公司内部对发行限额有不同看法,考虑到当时整个上市公司市值和机构投资者的力量都不是很大,同时规模大表面上可以收到更多管理费,但如果没有良好回报,投资者也不会满意。”最终,华安创新确定50亿规模上限,这是当时最大的一只基金。
    这只划时代的基金产品受到了热捧。在13个发行城市中,很多城市出现排队现象,半天就结束发行,并出现了中国开放式基金发行史上的首次比例配售。
    在开始运营后,相当长时间里,这只开放式基金并没出现大额的申购和赎回,没有对基金的操作产生冲击。“但在发行之前,我们在这方面考虑非常多,准备阶段就做了发生大额申购和赎回等极端情况时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以及投资方面如何应对。”
    由于各方面准备充分,这只基金运作平稳。“担任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经理这段历史,我想就是在我年纪大了以后,是可以拿出来回忆的一段历史。”
“继续在公募做下去”
    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基金经理,尚志民几乎对A股的每只股票都能道出一二,熟悉程度令人惊讶。在华安内部,他也是著名的“埋头苦干”型人才,做事多,说话少。
    “做基金经理很累,因为只有不断努力,才可能获得比别人更好的投资业绩。同时要有非常好的心态,去应对市场起伏及其背后的辛酸荣辱。如果你把基金经理作为一个长期职业来看待,我想应该要对眼前的得失看淡一点。”
    尚志民笑言,作为国内从事基金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他也不是天生就有良好的“抗压能力”。
    “说实话,我也没什么缓解压力、调整心态的好办法,可能是做这行时间长了,对短期排名也就看淡了。当然,如果长期都落在别人后面,自己就要好好总结,看是不是应该在投资方面进行调整。”
    “这个行业现在面对如此众多的投资者,岗位责任很大,不能出差错,在挑战风险的同时还要管理风险。有的基金经理业绩不好,亏了钱后睡不着觉都是有的。”
    如何调整好心态更好地胜任这一岗位?
    尚志民认为,基金经理要对自己有信心,这种信心应来源于平时的研究和积累,来源于对公司及行业基本面的深入了解和跟踪,来源于对宏观经济和市场中长期走势的把握,同时,也来源于对公司其他研究人员的信任。
    “如果一位基金经理对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和行业十分了解,很有把握,那么,即使短期内存在一些业绩波动,也不会对投资决策产生太大影响,就怕投资前功课没做足,有点风吹草动就盲目调整。”
    总结过去12年的职业经验,尚志民坦言,做基金经理不仅研究投资基础要扎实,工作勤奋努力,而且心理素质也要过硬。他对这个行当有句精彩的提炼——“买股要有信心,持股要有耐心,卖股要有决心。”
    此外,他的一个感想是要不断学习。“证券、基金市场快速发展,各种新情况层出不穷,作为投资人,要跟上形势,不断学习和研究。”而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尚志民直言将“继续在公募基金经理岗位上走下去”。

对话
基金之重在于投资回报

    《华夏时报》:十年前做投资和现在相比,你觉得资本市场环境有什么变化?
    尚志民:最大的变化是市场体系和制度越来越健全和完善,这是我们非常期望的状况。只有提供好的市场环境后,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好投资,才可以更客观、更长远地对上市公司做出判断。否则,一些制度性因素给投资带来的障碍就会耗费太多精力,并带来一些风险。
    2005年的股改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股改前有很多问题,估值也受影响,上市公司对自己价值的体现并没有发言权,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市值管理都会和股价发生联系,这样流通股东和大股东的利益逐渐一致,上市公司对股价表现也不会漠不关心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尽善尽美,但投资标的越来越多,基金经理可以也只能在投资时回避有瑕疵的上市公司。真的看好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可以挑选相似的其他公司来投资。
    《华夏时报》:这些年来,哪些是您一直坚持的投资理念?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看,现在是不是做长期投资最适合的时期?客观投资环境是否制约了长期投资?
    尚志民:投资中,我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投资风格总体而言可以归类为稳健的类型。但坦率说,在现阶段我们所信奉和尊重的价值投资理念似乎在市场中越来越受到趋势投资的冲击,这一问题同时也困扰着我的同行们。
    为什么投资者会忽视价值投资的时间价值,投资行为越来越趋于短期化和情绪化?
    首先,从社会形态来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面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差异,普通投资者都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财富的增值,而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则相对较弱;再者,就我国证券市场而言,由于其被大众关注度极高,任何方面的政策或信号都可能被过度解读为与股票市场相关。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如果不能忍受短期的波动,就没有长期的收获。我相信伴随证券市场的成熟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长期投资将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存在意义。当然,长期投资并不是简单的买入持有。长期而言,只要一家上市公司有长期成长空间,就会长期持有。但在整个持有过程中,也会根据市场的综合情况和该股票的估值变化,做出阶段性的局部增仓或减仓。总体而言,我的前十大重仓股在季度之间变化很少会超过3只。而有些时候,即便持股数没有变化,但会由于股价波动的原因,造成前十大重仓股变动的现象。
    《华夏时报》:在投资理念方面,你对个人投资者有哪些建议?
    尚志民:放平心态去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要想着收获暴利。投资是一个常态,不是一个很短期的行为。
    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我想有两点非常重要:首先是要用长期的心态持有基金,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良好的心态,不要被短期的波动干扰,这也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其次是要选择合适的基金公司和基金,每个人的投资偏好都不同,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