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陈勇胜:当年买基金如打新股

作者:付刚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19 21:34:17

摘要:陈勇胜:当年买基金如打新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刚 上海报道

   约见国泰基金董事长陈勇胜时,他刚从湖北黄冈参加完国泰基金红蜡烛助教活动回来。
    刚一见到记者,陈勇胜便滔滔不绝地聊起这次助教的感受,他希望基金公司能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为投资者创造物质财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又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精神财富。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整个行业分享企业成长、增添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
    这是记者采访前意料之外的开场白,但很快回到主题——“假如时光倒回1998年,如今12年后的中国基金业发展是否出乎您的意料?”
    “不会重来,但亦不偶然。”此时的陈勇胜方显示出缜密的逻辑思辨力,毕竟12年来他都始终与基金业一起努力至今。
当年像打新股一样炒基金
    聊及12年前基金业的开天辟地,陈勇胜历历在目,他领军的国泰基金是国内第一家规范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1998年3月23日,正是初春时节,第一批证券投资基金启动,国泰基金金泰和南方基金开元分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网发行。
    “与现在基金发行时,基金公司的营销、渠道人员长时间出差、转战大半个中国相比,基金金泰的发行相对省时省力。”陈勇胜向记者描述,当时有超过1600亿元资金蜂拥而至,抢购这两只发行规模各只有20亿的新基金,由于总申购份额远大于上网发行份额,交易所决定采用摇号抽签。
    最终,两只封闭式基金的平均中签率仅为2.5%,极低的中签率也为基金金泰上市后的火爆走势埋下伏笔。
    1998年4月7日,基金金泰在上交所上市,开盘即高达1.45元。中签的投资者当天就能获益44%。
    从当年的影像资料中,记者见到了12年前的陈勇胜作为国泰基金公司总经理在上交所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画面。与现在的陈勇胜相比,当年的他偏瘦,不变的是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
    中国封闭式基金的历史大幕也由此拉开。
    此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基金金泰一度连续涨停,到5月5日,金泰在盘中创出了2.43元的最高价,累计涨幅高达141%。
    “当时投资者是把基金当成新股来打,上市后一样也是当成新股来炒。这么多资金抢买新生的封闭式基金,这里面有市场经验主义在起作用。”陈勇胜解释其中缘由,“但即便如此,20亿规模的基金金泰仍成为了监管部门培养机构投资者迈出的重要一步。”
天生服务于个人投资者
    记者注意到,国泰基金文化墙的一角仍然保存了当年基金金泰的发售公告,不同于现在封基大部分份额被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占据,当时基金金泰发行公告中列出:“本基金只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任何机构不得以个人账户申购基金。”
    这一规定在今天看来难以理解。
    “的确,证监会发展基金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个人投资者参与,且12年来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在一路走来的陈勇胜眼里,这有着另一层含义。
    “基金从原来人们对它不熟悉、不了解,到慢慢地接受,最后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感觉不容易。当基金管理人能够为投资者赚钱,投资者那种高兴、那种满足,对你表达的感激之情,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们感到能够为老百姓理财,能够为他们创造财富确实是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样的话语被陈勇胜娓娓道来,格外真切。
    以2000年为始点,被业界称为“老十家”的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长盛、嘉实、大成、富国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跃出水面,成为此后十年基金业的中流砥柱。
    证券投资基金在一张白纸上开始了群雄逐鹿的新故事。
从操纵者到中流砥柱
    2000年到2003年是中国基金业彻底变革的3年,众多新生事物在这个时期出现。同时,这也是中国基金业惊天内幕曝光的时期。
    2000年10月,《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一文披露当时的基金利用“对倒”制造虚假成交量,利用“倒仓”操纵市场。
    “基金黑幕”事件使得基金业元气大伤,经过一轮涉及到整个行业的人员大洗牌和思想上的深刻反思后,基金业开始浴火重生。
    在陈勇胜眼里,这是每一位老基金人都绕不开的痛楚,但基金业此时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整个行业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2001年开始发展的开放式基金挽救了整个行业,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是一个重要的飞跃。”
    陈勇胜认为,开放式基金无疑是中国基金业必须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对于整个基金业而言提供了一个外延式发展的可能,从而可以通过超常规的发展来壮大自己,符合了当时基金行业的发展规律。”
稳健经营最重要
    2001年开始的开放式基金从挽回市场的信心,到启蒙投资者教育,再到经历最近3年市场的宽幅震荡,最终赢得市场的初步肯定,陈勇胜认为风险控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证券市场的牛熊市转换就像大海般没有规律,而要在如此环境下始终向前发展,风险控制至关重要。”陈勇胜把包括国泰基金在内的基金管理人比做一艘时刻与大自然抗争的巨轮,“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不断地摸索让整个行业坚信唯有稳健为本、规范运作的经营风格,持之以恒地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才能有效地规避市场的诱惑和管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业才得以在最近几年健康稳步地高速发展。”
    从基金金泰20亿元到如今整个行业合计超过2.5万亿资产管理规模,一份份基金契约是亿万基民的寄托,也是像陈勇胜一样的基金从业者在不断书写着中国老百姓理财观转变的历史。
    而人民币升值、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资本市场的壮大等让基金有了最好的阳光、土壤、水分、空气和养料。
    采访末了,陈勇胜告诉记者,他的梦想就是整个基金业基于长期稳健价值投资的理念能够逐步得到市场和客户的认同,凭借自己的专业书写股市博弈规则,简单而直接。
    他深信彼时就是中国基金业的绽放之时。

对话
投资者利益应是核心

    《华夏时报》:在您看来,基金行业发展12年后,目前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哪些预期中的功效?主要能发挥哪些积极有效的功能?同时,又有哪些问题需提高和完善?
    陈勇胜:伴随着资本市场20年来的发展,经历了12年轮回的中国基金行业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新的选择:精细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公募基金规模将越来越大,基金和股票已经部分替代储蓄,成为居民理财的首选之一。为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未来的基金产品将日趋多元化。随着基金可投资品种的宽泛,一些涉及到金融衍生品、结构性产品、直接股权投资等涉足其他市场的产品将会不断出现,理财市场将会更加细分;养老金和专户理财市场也充满了生机和期待;中国基金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全球化投资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我认为目前的基金业仍处于成长阶段,还远未到成熟之时。无论是规模、客户群都还没有稳定,未来随着全面业务领域竞争的展开,基金公司的各类风格将会趋于明显,投资者也将会更加信赖真正具有专业、诚信并能持续创造财富增值的基金公司。
    不管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我们都越发深刻地意识到,持有人的信任是基金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我们每一年的成长都来自于数百万客户的长期信赖与支持,感谢投资者的一路相伴。
    《华夏时报》:您如何看待目前基金行业人员的大幅流失或者是“奔私”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流动状况?
    陈勇胜:从大的方面来看,当前基金业所碰到的问题都可以用积累不够来概括,是公募基金“成长的烦恼”,也是中国基金业发展壮大必须经历的过程。
    12年来,公募基金在投资运作、产品设计、信息披露、托管以及营销服务上都努力学习欧美的先进经验,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这些成绩有目共睹。
    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在中国公募基金业的制度安排方面,我们仍没跳出10年前起草的《基金法》旧有的框架,还没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这成为我国公募基金业“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坚守契约责任,以持有人利益为先,同时兼顾个人利益,责、权、利真正统一,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建立起一种能够实现基金经理、基金持有人与股东共担收益与风险的科学资产管理制度。
    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投资人也才会放心地投资公募基金,中国基金业的潜力也将进一步发挥出来,整个行业或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华夏时报》:国泰基金在今年也成为了合资基金公司,合资化已成为目前基金行业越来越“主流”的变化,您如何评价合资对公司的影响?
    陈勇胜:我想最显而易见的是在继承自身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方股东学习其一百多年积淀下来的风控文化、先进经验和成熟方法。在前几年横扫全球的次债危机和金融危机风暴中,外方股东忠利集团是少数几家没有被卷入其中的大金融集团之一,在其入资国泰的考量上,两个公司相同和相似的风险管理文化也是此次合资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地讲,从今年开始我们会定期和不定期地派出相关人员前往外方股东所在地参加学习和培训,也会请外方股东派遣具有丰富经验的风控专家来到国泰基金为公司员工介绍成熟经验和最佳实践经验。我们希望通过合资进一步推动包括新产品开发、风控合规文化在内的公司资产管理平台走上新的台阶。

国泰基金

1998年3月5日
设立的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人民币,由国泰证券、中国电力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爱建信托投资公司、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四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起成立。
1998年3月27日
金泰、开元两只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发行上市,这使封闭式基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2010年6月21日
国泰基金成为合资基金公司,公司目前股东结构为: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60%、意大利忠利集团出资比例为30%、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10%。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