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罗顿濒临退市的幕后推手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19 21:31:08
金水
年关难过,一大批ST公司又面临生死抉择。
2010年12月31日,国际旅游岛紧锣密鼓筹建之时,海南第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ST罗顿连续三年亏损,即将退市。今年,中国证监会规定借壳重组要参照IPO的标准,重组门槛提高,不出意外,*ST罗顿可能无法摆脱直接退市的命运。
*ST罗顿董事长李维同样也是北京罗顿沙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厦门证券公司的控制人,值得注意的是,*ST罗顿连续亏损三年一步步走向退市,而上市公司孵化的北京沙河高教新城房地产项目和厦门证券却生意红火,日进斗金。李维为何厚此薄彼呢?
实际上,当年北京罗顿沙河公司的房地产投资和收购厦门证券的资金主要依靠*ST罗顿1999年上市和后来增发募集的资金,并以上市公司名义提供了巨额担保;而如今北京沙河高教新城和厦门证券大部分收益已经和上市公司无关,这两个项目一步步去上市公司化,最终,上市公司的孩子一步步被李维控制的关联公司领养。
根据北京罗顿的公开宣传,北京高教新城投资100亿,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从2005年卖5000多元/平米到今天涨到18000元/平米,平均价格超过1万元/平米。项目第一期是北京罗顿沙河公司投资3.29亿的现金和土地资产,上市公司投资2.05亿元资金启动;而北京罗顿投资的资金也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ST罗顿还为北京罗顿沙河公司提供了5.4亿元的担保。高教新城项目仅2008年销售就超过20亿元,但至今上市公司仅仅分到了1000万的投资收益,平均每年1%,不够占用资金的利息。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厦门证券2009年的利润总额是1.01亿元,北京罗顿投资有限公司控制了厦门证券50%的股份,*ST罗顿曾经持有厦门证券20%的股份被拆分转让给了李维的5家关联公司。当初收购厦门证券74%股权的8000万元资金来源于上市公司。
北京罗顿沙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原来的注册资本金是1亿元,北京罗顿投资公司出资5000万元,占50%的股权,*ST罗顿出资2500万元占25%,后来,*ST罗顿把1250万的注册资金转让给了北京罗顿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罗顿投资公司拥有了北京罗顿沙河公司62.5%的股权;但是,北京罗顿投资公司仍然不满足,2003年继续将北京罗顿沙河公司增资到3亿元,北京罗顿投资公司出资21250万元,占70.83%,北京沙河高教园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出资75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ST罗顿的股权被进一步稀释到4.17%。
就这样,厦门证券和北京沙河高教新城这两只会下金蛋的鸡一步步从上市公司转移到了北京罗顿投资有限公司的控制之中。那么,北京罗顿投资有限公司是何方神圣呢?
北京罗顿投资有限公司原来是一个注册资本金只有5000万元的公司,5000万注册资金都来源于上市公司,注册的股东却变成了*ST罗顿的大股东海南黄金海岸集团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而海南海利实业有限公司(现海南和宝实业)出资1500万元,占30%,海南基电工程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现海南罗衡机电)出资1500万元,占30%。
2002年,北京罗顿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到3亿元,增资规定这些投资款项要用于北京沙河高教新城的开发和建设。海南黄金海岸集团有限公司放弃了增资,海南海利实业和海南基电工程都出资12500万元,各占了46.7%的注册资金,这两家公司注册资金也是通过上市公司担保贷款得来,海南黄金海岸集团的股权被稀释到6.7%。
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海南海丽实业和海南基电工程设备安装两家公司拥有了北京罗顿投资公司93.4%的股权,而李维持有这两家公司80%的股权,从而间接成为北京罗顿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打造北京罗顿投资公司这个平台,李维拥有北京罗顿沙河公司70.83%的股权和厦门证券50%的股权,形成了房地产和证券两大产业。
同时,李维还是*ST罗顿的第一大股东海南黄金海岸集团的董事长,这家集团公司号称罗顿的大本营,李维持有40%的股权,昂建持有40%的股权,苏晓萌持有20%的股权。而当年昂建先行来到海南淘到第一桶金,李维和其同学苏晓萌投奔过来,形成三剑客,成立了黄金海岸集团,并成功推动罗顿发展上市。
昂建因参与策划博鳌亚洲论坛和博鳌地产运作而闻名亚洲,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奉献了一个国际论坛高端品牌,被评为亚洲十大杰出青年。昂建在海南博鳌的成功给*ST罗顿带来了北京沙河高教新城的项目,北京昌平区多次到海南考察博鳌地产的模式。而苏晓萌主要在上海发展,往返于海峡两岸。三人分工,李维负责具体运作公司。如今,李维利用自己对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的控制权,将所有产业根基已经转移到自己控制的资本运作平台北京罗顿投资公司旗下,昂建、苏晓萌和所有中小股东希望这些产业回归ST罗顿将落空,上市公司濒临退市,重新洗牌是李维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