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领头羊”现象高端投资理财论坛召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2010年10月,当央行先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提高存贷款利息后,银行作为一个主体,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上。而在楼市新政频出、通胀预期以及一系列密集的调控政策的多方面压力下,2010年的中国经济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11月3日,在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由《华夏时报》社联手北京银行共同举办的“银行业‘领头羊’现象高端理财论坛”隆重举行,来自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行业的著名财经评论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全面解读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资本市场政策导向以及对于经济命脉之一—银行业的影响,而且对北京银行锐意进取,以其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业界领头羊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
据悉,此次“银行业‘领头羊’现象高端理财论坛”的举办旨在深入探讨银行业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全面揭示了北京银行如何从一家中小银行快速成长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提出,本行将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不断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差异化服务在发展中实践
——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
事实上自1996年成立以来至今,北京银行已经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风雨沧桑巨变,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银行——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北京银行的前身)发展到今天家喻户晓的上市银行。
在这15年里,北京银行坚持准确市场定位,抢抓难得历史机遇,打造鲜明经营特色。北京银行人通过15载的共同努力,使北京银行成长为一家“不断创造奇迹”的商业银行,在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北京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第155位,在2010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北京银行排名中国银行业第9位。
每每提及这些,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总是掩饰不住内心喜悦。不容置疑的是,在这15年的成长发展中,北京银行经历了诸多考验,但值得庆幸的是她已经形成和积累了属于自己特有的经营理念。对于这些过往,严晓燕行长总是能侃侃而谈。
“第一点体会就是鲜明的定位是奠定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严晓燕行长在论坛上表示。提及北京银行如今的辉煌,不能忽略的就是在成立之初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市场对当时的北京银行认可度不高。”严晓燕行长想起当年仍历历在目。
所以在那种情况之下,怎样发展北京银行是当时管理层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如何解决?北京银行人创新探索并提出“在夹缝中生存,在夹缝中发展”。随后北京银行进一步明确“服务中小企业,服务首都经济,服务首都市民。”的市场定位。
就是这样的定位,使得北京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做到“先人一步”,严晓燕行长说。比如北京的卫生、教育、交通系统,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应该说也是北京银行先期介入,积极服务的领域,通过这样的努力,北京银行较好的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
从一点一滴用心做好金融服务,到慢慢赢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再到如今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占领一席重要之地,看到如今的成绩,严晓燕行长很欣慰“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
有了鲜明定位做基础,随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战略创新,拓展差异化空间”。回顾历史发现,2003年以后,北京银行相继实现了更名、引资、跨区域发展以及成功上市等一系列战略突破。
但是,北京银行业务如何在市场全方位拓展?用行长严晓燕的话说,就是“一方面是区域扩大,一方面是领域扩大”,特别是在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的方面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认可。同时最重要的是经营指标在上市银行当中名列前茅也为北京银行进一步扩大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网点布局方面,北京银行已经在8个中心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同时在香港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别设立代表处。在资本的投入方面,投资了廊坊市商业银行,设立了延庆村镇银行,设立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同时合资成立了中荷人寿保险公司。
有了明确定位和市场拓展空间之后,留给北京银行的是特色化经营平台和逐步建立起差异化银行品牌的发展机遇。提到此,行长严晓燕坦率的表示,北京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过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但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努力尝试差异化业务发展并提供全方位客户服务。如今主要是形成了“六个方面特色服务”,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民生保障工程建设,三是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四是支持国家节能减排项目,五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六是保障城乡协调发展。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特色金融服务,北京银行逐步形成了差异化服务的品牌效应。
严晓燕行长表示,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下,北京银行还要不断提升定价手段,转移和控制风险能力,寻找风险和收益合理平衡点,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继续把风险管理打造成北京银行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优势。北京银行要始终坚持差异化经营战略,打造中国银行业的优质金融品牌,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
风险防范:房地产调控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潘
正如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介绍的,北京银行创新的发展之路和鲜明的市场定位,考验的是对自身调控和未来发展的双向艺术。但同样需要平衡调控与发展的,不仅仅是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更需要的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潘表示。
面对今年以来扑朔迷离的房地产市场,董潘打趣道,“说真的,这个行业真不能出事,如若出事,那么几乎所有关联行业都要垮掉。”事实也的确如此,房地产下跌会使整个产业链毁掉,比如工地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四千万民工下岗,随后工地不运转,钢材水泥要停掉……
“房地产看起来是一条线,拿起来是一个渔网,这里面也包括金融业。如果房地产掉下来,你很难保证鸡蛋不碎。”董潘解释,但如果金融行业能有一两个剩下的,只能是北京银行。所以要强调的是,“必须处理好调控和发展的平衡,保持市场稳定。”可以理解的是,董潘在肯定北京银行“调控发展艺术”之余,更是深深敲打了如今让人捉摸不定的房地产市场。
而必须处理好调控和发展关系,保持市场稳定,也是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目标。但与房地产的基本目标相违背的是,“由于认识错误导致宏观调控的偏差,导致越调控越高。”董潘直言不讳道,“由此使老百姓的意见越发严重,摩擦的增多使得整个房地产市场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此一来的房地产市场俨然变成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赚钱不是,不赚也不是。”
而到底根源在哪里?董潘直言,第一源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之间的摩擦,而怎么协调是我们面临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任务。第二则是文化,通俗来说,“人们普遍具有一定的仇富心理,而现在富人的代表恰恰就开发商,所以很多问题、矛盾的产生就出在文化这个层面上。”
银行股的价值挖掘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
如果说,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说明了北京银行对于“发展之路和市场定位”精湛的调控艺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潘说明了房地产市场有待提高的“调控与发展的平衡”,那么最后作为演讲嘉宾的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先生,一上台就理清了“真正需要调控的是贫富差距”。
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监管层、地产商与老百姓之间的立场差异,更多的是体现在房价的博弈上面。但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水皮先生一语道破:“贫富差距分化”,事实上不止股市里存在“二八现象”,实际上在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也会体现出“二八现象”,通俗说来就是20%的人群占有80%的财富,反之80%的人群可能占有财富就是不到20%。但这样的“二八现象”会导致什么问题?“投资需求异常强劲”水皮先生解释。
随后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资本市场流动性问题,水皮先生表示这个问题恐怕是今后十年中国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监管层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这种矛盾就充分体现了今年货币政策的纠结,对资本市场影响是相当大的。”这种影响就体现在银行再融资压力上。水皮先生表态,在今年年底压力基本上消除了,如果房地产政策更加明朗,就会使得金融股附带压力基本消除。
事实上金融股一直被市场严重低估,以具有成长性的北京银行为代表的银行板块,今年三季度业绩增长仍然保持在35%—25%之间。记者采访基金公司达成的一致共识是,“相比较北京银行优秀业绩,其股票价格被低估已成为事实。”
小结
在随后圆桌谈论中,北京银行副行长许宁跃表示,“北京银行始终在做转型:公司业务向零售转型;大客户向中小企业转型。”提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北京银行尤为重视,特别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北京银行从2006年开始探索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市场做了研究,因为国家也非常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但是金融对他的支持不够,北京银行通过调研以后,向北京市委宣传部递交了调研报告,获得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宣部的重视与支持。第二阶段,通过北京市委宣传部搭建的平台,北京银行实现了金融资本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承诺每年提供50亿元贷款金额支持,同时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像贴息。第三阶段,到2008年北京银行率先与华谊兄弟签约,用电视剧版权做质押,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担保方式,随后又出台了类似锁定未来收益权等方式,适应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文化创意企业成长需要。2009年,北京银行对北京市21个文化创意区开展了1千多场次培训,2010年,北京银行又通过文化局、电影电视局等,服务不同文创行业领域。北京银行已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1000余笔,为文创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北京银行正是凭借这种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创造了双赢的局面。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