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雷曼命运的48小时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正信 华盛顿报道
158年的老店、曾是全球少有的数家顶级金融服务企业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命运,实际上在美国财长保尔森9月12日飞往纽约时就已注定。
数周来,雷曼公司的整体运作形势不断恶化,其股票螺旋性跌落,缩水达90%以上。华尔街9月的第二周就开始形成共识: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拯救方案,雷曼很难躲过9月15日周一股市一开盘就破产的噩运。华尔街非常清楚,巨兽雷曼的倒塌,将成为上世纪大萧条后华尔街新的海啸纪录。
为做最后努力,美联储纽约银行主席盖特内(Timothy F. Geithner)召集政府部门高官和巨型金融企业主管高层会议,寻找拯救雷曼这一百年老店的可行方案。
数月来一直处于风暴中心的财长保尔森,9月12日星期五飞往纽约时,仅带了一套换洗的衣服,他估计会议并不需太长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保尔森心里已基本清楚,他为雷曼公司带去了死亡宣判书。在保尔森启程前往纽约的当天上午,他通过财政部的政策主管和首席法律顾问向外界暗示,美国政府不会为拯救雷曼公司动用纳税人的钱。
周五傍晚6点,纽约联邦储备委员会一层会议室内的椭圆型会议桌前,围坐了20位金融巨企的大亨。主角自然是财长保尔森,股市交易委员会主席考科斯·盖特内与保尔森相向而坐。
保尔森一开始就明确表态,美国政府不准备为雷曼公司埋单。它已经用纳税人的钱拯救了贝尔斯登和“两房”,这种大动作总得有个终结。盖特内更是透露,美联储一直在草拟应对雷曼公司倒闭的方案,并准备一旦必要就付诸实施。保尔森和盖特内的发言,完全封死了政府出手拯救雷曼公司的大门。与会的金融企业大亨就雷曼命运交换意见的同时,也详细询问政府有何良策应对美林、美国国际集团等其他巨型企业困境。两位政府高官一再强调,继续用纳税人的钱救市,不再是美国政府的政策选项。
晚9点,保尔森和盖特内请各位金融大亨回去和本企业的高层和智囊作更加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查看雷曼倒闭究竟对本公司会有多大拖累,周六早上回来继续开会交换意见。散会后,保尔森和盖特内立即坐电梯直奔纽约联储大楼13层盖特内的办公室,进行小范围内部总结。在这里,纽约联储临时为保尔森专门辟出一间里外间的大办公室,保尔森幕僚的临时办公室也紧挨在边上。实际上,在相关政府官员和企业就兼并雷曼在楼下进行热议的同时,另一组政府内外决策人士已在加紧分析、预测,一旦没有私人企业愿意出手而导致雷曼破产,雷曼的倒塌将对美国金融市场乃至整体经济等各个方面,会形成什么样的近、远期影响。
9月13日星期六一大早,纽约机场迎接着数百名来自美国各地的金融大亨及其随行人员。纽约联储大楼一带本就道路狭窄,上百辆多为黑色大型的豪华轿车蜂拥而至,更是挤得水泄不通。金融大亨带给周六华尔街的坏消息是,雷曼的窟窿远比以前想象的严重。
周六的会议以保尔森等政府高官与企业大亨分别举行小型会议为主,部分时候保尔森则与相关金融企业的主管单独交谈,了解各大公司持有雷曼资产的状况。尽管这样,周六上午讨论的主题逐步聚焦到两大公司收购雷曼的可能性,一家是流动性充裕的美国银行,另一家是英国的巴克莱(Barclays)银行。两家银行并购的先决条件都是,美国政府得为它们提供资金保证。然而,保尔森寸步不让。其间,保尔森不断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不在现场的政府高官通电话,通报情况和商量对策。
周六下午,保尔森和美林总裁John Thain做了长时间的一对一密谈,所谈内容外界一概不知。只是在密谈后,Thain就开始制订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的方案。至此,雷曼唯一的希望就剩下英国的巴克莱银行。
周六傍晚,巴克莱银行拒绝出手拯救雷曼的意向已经清楚,只是美国方面要最后听到该银行主管的正式答复。实际上,从9月13日周六晚7点开始,保尔森团队已放弃为雷曼继续寻找买家,转而集中精力,制订应对雷曼倒闭的方案。
周日一大早,伦敦方面传来的消息果然不出保尔森等人所料,雷曼的命运就此正式画上了句号。上午10点整,保尔森和盖特内向金融大亨们通报情况:他们24小时拯救雷曼的努力,终于以失败告终。在场的雷曼高层试图做最后努力,请求美联储为他们暂渡难关提供资金支持,以便他们寻找避免雷曼破产的其他方案。然而,保尔森等政府官员已相信,近期内不会有企业在没有美国政府保证的前提下,愿意出手拉雷曼一把。雷曼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尽管自始至终保尔森等高官不忘及时向白宫通报相关进展,但至此,保尔森才腾出手来,向国会金融委员会、纽约市长等相关政要通报情况。
周日晚上,雷曼高层开始着手准备申请破产保护的文件。
周一纽约股市一开盘,民众吃惊地发现,一头在华尔街叱咤风云158年的巨兽,终于倒在了早在高空盘旋的秃鹫们的视线下。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