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CO公司董事长:德国企业几乎不裁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秀 北京报道
作为百年企业WESCO的掌门人,Neuhaus还身兼德国威斯特法伦地区企业联合会主席。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最近两周劳资关系成为该企业联合会内的热门话题。作为社会市场经济的信仰者,Neuhaus坚持不裁员,坚信社会市场经济对德国抵抗危机是最有效的体制。但看到中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经济刺激举措,Neuhaus也希望德国政府能向中国学习。
《华夏时报》:你怎样评价中国目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经济措施?
Neuhaus:我从报纸上看到中国政府最近不断出台新政刺激经济,包括投入巨额资金、降息等措施。我真希望我们的德国政府也能做得更多一些。
《华夏时报》:德国政府做得不够多吗?政府对你们企业界给予了什么样的支持?
Neuhaus:在一些方面,政府应该做得更多一些。德国政府宣布了一个150亿欧元的计划,两年内取消汽车税。但我认为这远远不够。到明年底汽车税恢复时,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我认为应该在更广泛的受益面上采取刺激措施。有人提出削减收入税,我认为这样不好,德国规定年收入在17000欧元之下的人不需要交收入税,用削减收入税的方法不能把低收入者划进去。德国的增值税高达19%,我认为应该减少增值税,让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受益。
《华夏时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WESCO和你所领导的企业联合会的成员企业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困难?
Neuhaus:金融危机对德国的冲击除了银行业之外,第一个受冲击的就是汽车业,我们联合会里做汽车零部件的企业肯定会受影响,但对我们金属加工行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冲击尚未明显到来。
《华夏时报》:金融危机正在引发全球企业大裁员,WESCO公司是否也在裁员,像德国这样的社会市场经济国家里的企业怎样处理由此带来的劳资矛盾?
Neuhaus:我们公司从未裁员,我们联合会的有些企业裁员,但很少。德国劳工法规定很复杂,过去一直是无限期劳动合同,最近才允许改变终身制,实行有期限合同的必须附带条件,那就是有期限劳动合同只准延一次,第二次开始必须签终身劳动合同。明年经济危机加重,这部分有期限合同到期的可能会面临失业,但这个比例特别小,只占约1%-2%。企业一般不会采取这种措施,以免让人寒心。
德国企业注重劳资之间的长期关系,主张稳定长期的劳资关系。面对危机企业更多地会采取别的措施缓解压力,如德国劳工法规定一周工作38.5小时,可以只工作3天,付80%的工资,另外20%的工资由国家通过退税的方式补给。通过这种方式大家一起渡过难关。另外我们保持员工的稳定性是有好处的,德国企业从学徒就开始培养技师,花费成本很高,如果危机过后再去找就不容易了。
《华夏时报》: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很多企业也在被迫裁员,你认为这会造成什么影响?
Neuhaus:任何一个地方的大裁员,都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中国有一些人没有纳入工业化管理体系,但我也看到中国正在采取相关措施。
《华夏时报》:坚持不裁员会不会让你感觉企业负担很重?
Neuhaus:作为老板来讲,的确感觉负担很重,企业损失很大,这也是我们联合会和雇主协会经常讨论的话题。但我仍信仰我们的社会体制兼顾社会与市场是正确的。
《华夏时报》:你认为德国的这种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应对经济危机的效果会如何?
Neuhaus:起码对德国来说,这种社会市场经济体系是最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是自由市场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市场经济并不仅代表强者的得益,而是代表着公正的强大。该体系已成为秩序自由主义的核心纲领,核心思想是国家提供一个健康运转的竞争机制并提供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不损害经济生产率,不违背市场经济制度的原则上。
面对眼下的危机,德国的这种平和的社会体系使工厂与工会之间很容易取得理解,达成妥协,失去这个体系就失去了一个健康生存的基础。
《华夏时报》:中国也在借巨额经济刺激计划之机加强社会保障系统,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Neuhaus:我想说的是,只有当人们知道失业、生病等这些最大的风险得到基本保障,才有信心挑战市场,冒着失败的可能尝试创新。因为人们知道即使失败也不会走到食不果腹的地步,国家福利系统会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