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奥巴马新政:既最自由,又最干预

作者:李正信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29 21:55:00

摘要:奥巴马新政:既最自由,又最干预

奥巴马新政:既最自由,又最干预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正信 华盛顿报道

    从11月24日始到感恩节假期前的26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多次亮相,借机不但隆重推出下届政府的经济决策团队,且大体勾勒出其拯救美国经济的“新政”轮廓。从人事布局和政策主线来看,奥巴马明年1月20日上台后随即推出的新政,将体现出行动迅速、大刀阔斧,但又顾及政策连贯性等特点。

赤字和减税立场向布什靠拢
    美国经济界高度关注的奥巴马24日在芝加哥的讲话,实际上也是奥巴马上任初期的部分经济政策纲领。在讲话中,他首先强调了采取行动的紧迫性,他说,“我们得首先关注如何使经济重回正常轨道”,政府必须“果敢”地采取行动,防止经济继续向深渊下滑。
    在勾勒其拯救经济计划时,奥巴马把创造就业放在首位,声称新经济决策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制定出一项既可拯救经济,又可在两年内创造250万个就业机会的计划。据奥巴马的助手透露,新经济决策团队正在制定的计划规模,比大选期间的任何设想都要大胆,其中包括5000亿美元的联邦开支和减税措施。
    从奥巴马芝加哥演讲中还可看出,其“经济新政”将扬弃他在竞选期间关于财政赤字和增税的立场。奥巴马曾激烈攻击共和党政府不断高筑财政赤字,并发誓一上台就将着手纠正这一政策偏差。然而,24日推出的“新政”纲领,则把应对财政赤字放在次要及远期要处理的位置;另外,奥巴马一直反对布什政府为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人减税,而为了维持民心稳定,“新政”将不准备提前结束布什政府的这一政策。
    另外,为了体现政府政策的连贯性,避免政府更迭诱发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等各方面的动荡,奥巴马还承诺上台后将继续实施布什政府后期付诸行动的各项重要拯救经济计划,如动用7000亿美元救助华尔街的承诺等。从人事布局上也可看出奥巴马以关注政策连贯性而求得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的考虑:他不但提名现任美联储重要官员任新财长,且要让伯南克继续坚守美联储主席的岗位。
    不难看出,奥巴马的拯救经济“新政”将像其一位助手描述的那样,要给外界发出一个信号,让各界感到奥巴马政府“在非常时刻一定会拿出非常办法”来。从发展趋势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尽管会顾及措施的延续性,但其主要精力将放在尽快实施一项自大萧条以来“最具自由色彩、最具干预主义特色的经济政策”,而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则将可能被冠以“奥巴马新政”而记入史册。

重用中间温和派
    奥巴马芝加哥演讲及其接下来的数日公开露面,向全美民众展示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其经济决策团队中的关键人马:他提名47岁的现任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担任财政部长;任命克林顿后期的财长萨默斯担任总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选择克里斯蒂娜·罗默出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以及梅洛迪·巴恩斯担任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主任;周二提名彼特·奥沙格担任美国管理及预算办公室主任;周三又任命81岁高龄、上世纪70年代就曾担任过美联储主席的保尔·沃尔克领导新组建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另外,他早就表示要让伯南克继续领导美联储,等等。至此,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决策团队核心已非常清晰。
    从奥巴马经济决策团队人员组成可以看出其“经济新政”初期的走向,也将体现另一重要特点,这就是既要顾及到处理金融和经济危机所需的经验丰富人士,又要考虑起用新人,借以兑现竞选中一再倡导的“变革”主旋律。鉴于奥巴马推出的多位经济高官都曾在克林顿政府效过力,外界批评他的人事布局与其竞选时高举的变革大旗相左。就此,这位黑人当选总统强调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经验和新思维结合起来,而变革将首先、且最主要地来自新总统本人而非他人。正因为此,新政府不应拒绝经验丰富的前白宫官员再次出山。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经济决策团队重量级人物,大多来自于民主党内的中间温和派。该派的代表人物首推民主党内人气旺盛的前财长鲁宾。借以鲁宾为坐标的民主党思想意识主流派为支柱,建造和实施其“经济新政”,不但能在本党内得到普遍支持,且可赢得共和党多数派别的接受,这的确不失为奥巴马的明智选择。
    不可否认,奥巴马的“经济新政”和即将上台的经济决策团队,将给美国人以耳目一新的振奋。然而,美国的经济现实和前景仍非常残酷。高盛日前公布的最新经济预测表明,美国经济四季度将出现5%的负增长,明年一季度会进一步萎缩3%。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将出现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芝加哥演讲中,奥巴马也一再告诫美国民众,美国“正面临一场历史性的经济危机”。要走出危机并非易事,“没有捷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且经济在好转前很可能要进一步恶化”。的确,奥巴马及其经济决策团队,要引领美国经济这条大船走出金融海啸和衰退危机,仍要驶过多重难以预测和应对的巨浪、险滩,而“新政”要达到美国选民对奥巴马政府的预期,则更非是件易事。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