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高风险农信社推并购重组 被指效果有限

作者:杨中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9-03 21:33:03

摘要:高风险农信社推并购重组 被指效果有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9月1日,银监会出台《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通过并购重组加快推动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要求并购重组的农信社保持市场定位不变与独立法人机构不变,这给陷入监管评级为5B和六级的212家农村信用社带来新生的希望。
    银监会合作金融监管部副主任姜丽明指出,近年来,农信社通过产权改革和分类监管,其整体状况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但农信社作为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靠自身努力短期内很难走出困境,也难以通过市场手段实施股份制改革,成为风险化解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避免县级农村金融服务的弱化,我们坚持少关闭、多并购重组,用市场化的方法使不良率较高的农信社能够再次更好地服务三农,并购重组之后支农的定位是不能够改变的。”
    在《指导意见》中,民间资本可以参与高风险农信社的并购重组,持股比例不超过该农信社股本总额的20%,这是继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之后,民间资本再获进入金融机构的渠道,而这也是对《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
    嗅觉灵敏的温州资金伺机而动。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接受采访时表示,很高兴看到农信社兼并重组向民间资本开放,温州资本将会积极介入。
    不过,212家处于监管评级六级的高风险农信社,对于将来参与其中的商业银行、信托、保险、民营资本、外资来说,到底是块蛋糕还是陷阱呢?
天上掉馅饼还是烫手山芋?
    拥有金融牌照是民间资本一直渴望但却实现不了的愿望。自从监管机构开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后,浙江的企业家们就一直在争取有限的小额贷款公司名额和参与村镇银行的成立。“温州资本已经在浙江以及全国其他地方积极组建或者参与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周德文说道。
    周德文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的下发,也是监管机构积极实施国36条的结果,也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一个渠道。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金融领域依然是高垄断、高监管的行业,因其特殊性,金融领域蕴含了巨大的商机,这是非常吸引民间资本的地方。
    面对212家监管评级在六级以及不良贷款率高企的高风险农信社,周德文解释道,温州资本一贯认为,没有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这些农信社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金融行业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太担心。并且未来经济的发展就是农村城镇化,为三农服务的农信社在未来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温州的民间资本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地介入到农信社的并购重组中去。
    据监管部门数据显示,处于监管评级六级以及5B级并且监管指标一直存在恶化现象的农信社,2007年末有585家,2008年末419家,2009年末212家。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2023家。
    占比仅约占全国农信社总量10%的高风险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却比较沉重,不良贷款率超过30%。虽然农信社经过了深化改革,通过产权改革和分类监管,农信社风险逐步缓解。但是,处于监管评级六级的高风险农信社一般都是资不抵债,并且处于关门的局面。
    民间资本介入212家高风险的农信社,将来真能够盘活这些县级金融机构吗?抑或是羊入虎口?目前难有定论。
被指力度不够效果有限
    在《指导意见》中,民间资本可以作为并购方参与并购重组,但持股比例不高于20%。能够100%持股全资并购的仍只有境内的金融机构,那么上市的五大行、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家城商行以及尚未上市的商业银行会对这212家高风险农信社伸出援手吗?
    一位银行业人士仔细阅读完《指导意见》后指出,《指导意见》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方向正确、力度不够、实际操作困难、效果有限。从2003年以来,农信社产权改革以及分类监管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农信社最难处理的就是监管评级为五级和六级的那一部分,这些农信社一般资不抵债,业务范围受到限制,在必要时监管机构都可能直接予以关闭。
    上述银行业人士分析道,虽然《指导意见》中对民间资本以及外资银行有所开放,但是对民间资本开放力度不够。对于单个企业以及关联方持股比例20%的设定过低过严,不能够有效吸引和盘活民间资本。而五大行则在县域基本都有自身的网点,想必他们也不会费尽力气去跟自己竞争。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网点不像五大行那么齐全,但是他们基本在各个大城市还是有自己的网点,毕竟金融在城市里面更好做一些。对现在发展处于良好势头的城商行或农商行来说,或许有一定的跨区经营的冲动,但是在一个地区新置一个经营网点或许要比接受一个高风险的农信社成本要低得多。一般来说,高风险农信社从机制到体制再到高管以及所处的金融生态都不是太好,还有老股东问题,都是比较难解决的,并购后需要动大手术。
    西南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则认为,兼并重组农信社,有助于解决商业银行在县域一级网点缺失的问题,毕竟农信社在当地经营多年,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人脉资源,底子更为丰富,如果抛开历史遗留问题,那么这些农信社还是非常好的农村资源,像建设银行成立村镇银行一样,通过兼并重组农信社或许也能够达到开拓农村市场的效果。
    上述银行业人士表示,由于民间资本介入高风险农信社股权比例偏低,且兼并重组中需要当地政府的扶持,而银监会又不能有效地管理当地政府的意愿,再加上商业银行意愿又不强烈,该《指导意见》实施的效果有限,但也不排除有些商业银行为了迎合监管机构而做出一定的姿态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