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新政导致银行互挖客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办理转按揭、加按揭的公司忙碌了起来。11月17日,《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深圳各家商业银行借助房贷新政细则制定权的下放,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推出了赠送担保赎楼、评估、公证、抵押登记等费用的优惠措施,催促客户经理加大宣传转按揭的好处,记者就曾在多个地方接到关于办理转按揭、加按揭的传单。
此外,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后发现,各家银行推出的新政细则在首付不低于两成、利率最多下浮30%的底线上,尽可能放宽条件去抢夺客户,挖脚客户现象再次有泛滥迹象。
房贷细则暗中出台不公布
央行房贷新政规定大框架后,对于存量客户如何解决、改善性住房如何界定以及第二套房的认定等相关细节,放权给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行制定,这也就给了银行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圳本土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房贷细则讳莫如深,均表示细则还在制定当中,暂时只是给客户申请,能否批准要总行统一规定。但实际上,据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各家银行的房贷细则早已经出台,只是一直不肯对外公布。
11月18日,记者以客户身份向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一客户经理咨询相关房贷细则,他们对二套房的界定以目前在银行是否有房子贷款为标准,如果以前房贷已还清,再购房与首套房享受同等待遇。当天,兴业银行对于存量客户也给出了规定,对客户信用记录给予评审,没有逾期还款的老客户都可顺利下滑30%。
该客户经理说,他们是11月14日统一出台的细则,但是上级领导一再强调,只能口头向客户传达,不能以书面形式流传出去。记者问为什么不敢拿到台面上宣传,该客户经理表示,枪打出头鸟,各个银行现在还不敢表现出明显的恶性竞争。
平安银行一客户经理也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步伐最好跟着国有银行走,这样不会有风险,“小银行船小好调头,一旦大行有什么风险小行也来得及转向”。
据深发展一位客户经理透露,只要客户以前没在深发展贷过款的,这次贷款买房,不管是不是二次置业,均可享受7折贷款利率。记者得知深发展的内部细则出台后,向总行个贷部询问,但对方表示细则还未出来,显然也是不想向外部透露。招商银行客户经理也同样否认了细则出台。
而农行、中行对二次购房的要求则高些,中行深圳分行对二套房的认定仍以家庭为单位,且无论第一套是否还清贷款,再购房均按二套房计算,存量客户需经过申请后才享受7折利率。
“几大行和下面银行早就开始行动了,只是没有对外公布而已,当然也还是要查征信和个人资产,但操作层面和文字也有区别,银行真正接触了客户后才会告诉你全部优惠细则。”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透露。
记者了解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敢大张旗鼓,是怕给市场带来错误信号后引起房价上涨,又要被追究责任。现在处于政策多变期,各银行都是暗中行动,试探一下监管层态度,毕竟中央不希望房价暴涨暴跌。
抢夺客户成风
银行除了最大限度开拓新的客户,对老客户的抢夺也多了起来,通过银行间平转,即从A银行享受8.5折贷款,转入B银行后,可以享受7折优惠,100万元贷款每月可节省利息1300多元。
据平安银行一客户经理说,现在各银行重新流行起转按揭、加按揭,但该业务之前是被叫停了的。
“转按揭就要看谁的速度快谁先行动,反应速度慢的,客户就会被抢走,当然银行为了留住老客户,等到客户主动提出来时,一般都会给予利率下滑30%优惠。”深发展一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我们的客户被招行抢走了很多,所以我们也只好去抢其他银行的客户。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今年前三季度的业务不理想,现在赶在政策松绑期,要抓紧时间靠这一个半月来补上全年的业绩窟窿。”兴业银行一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无奈。
目前,经调整的5年以上基准贷款利率为7.2%,下浮30%后为5.04%,5年以上整存整取利息为5.13%,乍一看,利率倒挂,造成银行放贷不盈利且还要亏损,但实际上贷款业务对银行的诱惑力是相当大的,可以平衡整个业务结构。深发展一客户经理说:“利率这块基本不盈利,主要是把客户抢过来,扩大市场份额,拉拢之后再去发展其他盈利的业务。”
对于存量客户而言,农行客户需等到2009年1月1日利率才能自动下浮,如果与银行签订的合同约定利率是对年对月对日调整利率,则必须到明年的对年对月对日才能调整,享受降息的好处更为滞后,对这部分客户而言,转按揭业务对他们也就更具吸引力。
招商银行总行策略发展部副总经理葛兆强说,目前这种抢夺客户的现象也不算是恶性竞争,吸引客户到自己银行是很正常的事,在业务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就看谁能把握住风险,谁的服务更到位、更吸引客户。
深圳一股份制银行高管向记者透露,国有银行的行动要与央行保持一致,要考虑到政治任务,但是商业银行完全是从营利出发,所以在第二套房上能打擦边球的尽量就放开,不管是不是第一套房,是不是炒房,只要有偿还能力的客户,即使客户手头有十套八套房子,银行都乐意贷款。
风险认识不一
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对记者表示,中央新政调整让地方金融机构误读了,他认为房地产行业的下行空间仍然很大,银行放松贷款风险很高。
对此,上述股份制银行高管认为,银行也考虑到了风险,不少银行都认为,从去年9月以来,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挤干了很多,房价下降的空间不是很大,尤其是在深圳,下降速度居全国首位。所以现在形成抢夺客户的局面,也反映出银行对这部分客户的认可,属于优质客户群。
“银行互相挖脚,导致恶性竞争,大家都这么干的话,对整个银行不利。但有的银行年底有冲任务的压力,风险方面的考虑就会相对少些。” 深发展一位个贷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上述股份制银行高管对记者说,央行和银监会的意图实际是有点冲突的,在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面前,拉紧房贷是银监会颇为得意的一笔功劳。银监会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直至现在也不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危险已化解。而央行在国家保增长的大方向下,希望放松房贷,遏制房地产市场下滑,从而达到刺激宏观经济增长的目的,所以在10月22日出台的政策也只是规定一个大范围,即不允许超越首付两成,利率下滑30%的底线。
截至11月22日,央行房贷新政出台正好一个月,而细则却仍缺乏一个可以考量的样本。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