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监管层重挺债基发行 避险情绪或延至四季度

作者:付刚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7-16 21:44:34

摘要:监管层重挺债基发行 避险情绪或延至四季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 刚 北京报

   市场中总有一群人喜欢通过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发行节奏,来揣摩监管部门对于股票市场后市方向的态度。现在,又出现了让他们做出新判断的依据。
    7月12日,工银瑞信基金宣布,旗下固定收益部总监杜海涛担纲管理的工银双利债券基金开始发行。这只新债基的加盟,使得目前市场上共有3只债基同时发行。
    这种景象在今年的基金发行市场上极为少见。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新基金的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6只,其中偏股型基金60只,占绝对优势,但债券型基金只有5只,且其中4只还是刚刚在6月成立和完成发行。
    但这可能仅仅是监管层力挺债基动作的开始。
    同在7月12日,证监会网站首次公开披露了新基金审理和审核的进程,截至7月9日,7月共有8只新产品申报,其中多达5只为债基。“未来一段时间基金公司发行债基将成为主流,这种力挺债基的态度,意味着监管层和基金公司都对后市谨慎。”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总监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说,未来一年市场都很难出现流动性推动的大级别的重估行情。
力挺债券型基金
    在这位市场总监看来,监管部门助力债基还与今年以来债基等中低风险产品表现不错有关。天相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平均下跌18.51%,普通债基则集体上涨2.04%,其中,富国天丰债基以8.98%的收益率,在全市场704只基金产品中名列榜首。
    与此同时,记者获得的公募基金“一对多”产品业绩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信息也显示,目前债券类产品十分“强势”。截至7月9日,在去年成立的42个一对多产品中,只有4只净值位于1元钱上方。其中,债券类产品“富国安心回报”净值达1.123元,今年以来业绩增长9.668%,在“一对多”中名列第一,债券类“一对多”逾10%的年收益,令很多投资者大叹想不到。
    上述市场总监分析说,今年“股弱债强”的市场环境是债券类产品称雄的基石。截至6月31日,上证综指今年以来下跌26.82%;上证企债指数则上涨近6%。
    “股弱债强”在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也得以验证。
    上半年,28只债券型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的净值平均上涨0.66%,整体实现正收益,其中国泰君安证券旗下的君得惠债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4.28%的净值增长率,位居116只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中的第二名。
    君得惠投资经理成飞向记者表示,虽然短期内债市依然会保持稳定的态势,但将由年初以来的“普涨”向“结构性机会或防御性机会”过渡。他认为,下半年债市的投资机会仍然主要集中在信用债市场,未来3到6个月信用债都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防御心态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成飞同时向记者透露,“君得惠”上半年表现不错,除了把握住了信用债的投资机会,另一大原因是网下打新股的仓位控制得很低,仅1%左右。“上半年新股连连破发,使不少产品的净值受到了负面影响,而没碰多少新股让我们避免了损失。”
    少打新股并不是成飞的独门暗器。
    华泰柏瑞稳本增利基金经理沈涛也表示,虽然他管理的基金有不高于20%的仓位可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但在年初,基于宏观走势的判断,他在权益类投资上采取了风险控制为主的方式,1月以来基本停止了对权益类产品和打新股的投资。
    同样谨慎的防御心态也在偏股型基金经理中蔓延。
    统计数据显示,6月以来成立的12只偏股型基金,净值几乎“纹丝未动”,仅1只股票型基金净值变动幅度超过1%。这12只新基金并没在6月末的暴跌中“抄底”,而是几乎一致采取空仓的防御策略。
    同样,投资者似乎也无意“抄底”。中登公司数据显示,7月5日—9日这一周,基金开户数为2.99万户,较前一周下降21.35%,此前一周,开户数更是锐减近四成;新增A股开户数为21.71万户,也较前一周回落21.71%,为2010年2月8日以来周新低。
难现流动性推动大行情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向记者提供的数据,他们近期对近30家私募基金公司进行实地走访的结果显示,由于6月末股指向下突破,大部分私募或主动或被动地降低组合中的股票仓位至三到五成,基本表明了谨慎观望的态度。
    虽然近期市场反弹行情接连上演,但上投摩根双核平衡基金经理罗建辉依然向记者表示,类似的反弹行情的可持续性尚待观察,真正的趋势性机会或将在四季度才能出现。
    “5月份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到了一个相对低点,6月后这个指标开始缓解;同时7月份部分上市公司中报预增也让投资人有了做多的意愿,这都是7月中上旬出现一轮反弹行情的因素。”
    尽管目前众多板块的估值已经相当低,股市的吸引力在上升,但罗建辉认为估值到底并不意味着趋势到底。“一般去库存的周期会持续3-5个季度,因此今年四季度见底的可能性较大,未来三个月将是政策观察期。”
    基于目前基金业界对宏观经济、资金流动性及企业盈利的总量研究情况,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预测,未来一年宏观经济不会像过去两三年一样频繁“大起大落”,政策在多方力量制衡下也不会再频繁“大幅摇摆”,市场更是很难出现流动性推动的大级别的重估行情。
    他预计,短期来看,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增加收入拉动分配、加快产业升级以及城镇化等宏观经济政策将对相关行业产生利好。从看长做短的观点来看,投资者可重点考虑在节能减排、消费、医药、产业升级等行业中精选个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