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A股上市银行日赚58.58亿元,5家中小银行投资收益翻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梦雪 北京报道
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窄与盈利增长乏力的双重压力,金融投资业务逐渐从传统配置工具升级为上市银行营收增长新引擎。作为该战略的核心抓手,债券投资在2024年市场利率下行周期中展现出强劲的收益弹性,有效缓冲了利息净收入下滑对财务报表的冲击。
42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去年有40家银行金融投资金额增长,其中37家银行投资收益录得正增长。值得关注的是,5家中小银行凭借灵活的交易策略实现收益翻倍,部分区域银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已突破15%。
尽管债券牛市为银行业绩注入强心剂,但收益的可持续性仍需审慎评估。年报数据显示,在行业整体加码金融投资的背景下,仍有5家机构出现投资收益同比缩水,暴露出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投资能力的分化。
2024年上市银行投资收益普增
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成绩单”全部放榜,投资收益对银行业绩的拉动作用仍然明显。
过去一年,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万亿元,合计日赚约58.58亿元;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65万亿元,合计日营收约154.83亿元。其中,42家上市银行去年合计金融投资总额达到了91.41万亿元,合计实现了5128.03亿元投资收益,超九成银行去年投资收益实现同比正增长。
具体来看,去年42家上市银行中有37家投资收益实现了正增长,投资收益同比增速超过100%的有5家,均为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张家港行,2024年赚得投资收益12.90亿元,同比增长176.81%;其次为厦门银行,同比增长121.14%;紫金银行、贵阳银行、瑞丰银行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速紧随其后。此外,还有5家银行投资收益缩水,其中长沙银行同比降幅最大,达到了24.18%。
在银行“资产荒”以及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息收入增长乏力背景下,投资收益占上市银行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在提高。记者统计发现,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的平均值达到了15.61%,较2023年12.33%的平均值进一步提升。
其中,有9家银行投资收益的营收占比达到了20%以上,均为中小银行(4家为城商行,5家为农商行),张家港行投资收益营收占比最高,达到了27.39%;投资收益营收占比在10%以上20%以下的有25家,其中13家为城商行,4家为农商行,另有7家股份制银行和1家国有大行。
整体来看,中小银行的投资收益营收占比整体较高,27家上市中小银行中有26家投资收益营收占比在10%以上,仅沪农商行一家在10%以下,但也达到了9.18%。
投资收益主要包括银行在债券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资产交易中获得的收益。2024年27家A股上市中小银行的金融投资总额均较2023年有所提升。从投资收益的情况来看,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几家银行2024年的投资收益均达到了100亿元以上。在农商行中,投资收益赚得最多的则为渝农商行、沪农商行,2024年投资收益分别达到了41.99亿元、24.45亿元。
债券仍是最受偏爱的投资品种
中小银行投资收益的营收占比相对较高,与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净息差收窄,中小银行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压力不无关系。2019年以来,国有大行加大普惠金融贷款投放力度,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调整资产配置、增厚投资收益成为提升利润的现实选择。2024年,农商行成为债券市场的多头且成交活跃,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出现“资产荒”,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信贷难以有效投放。另一方面,市场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压力较大。因此,包括农商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扩大债券投资,“大行放贷,小行买债”,债券投资收益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
开源证券也曾在相关研报中表示,在贷款收益率较低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新增信贷性价比低,同时存款规模依然维持较快增长,可配资金较多,面对较高的资金成本和业绩目标压力,中小行倾向于加大配债力度赚票息,或做委外投资。
从具体的金融投资品种来看,债券投资仍是上市中小银行最青睐的投资品种,多家银行在2024年财报中描述投资收益时提及“处置债券产生的投资收益增加”“投资收益实现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系债券交易账户规模大增”。渝农商行也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该行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38.48亿元,同比增加16.35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加强市场研判,优化交易策略,丰富投资品种,把握交易机会,增厚金融资产整体收益。”
然而,债券投资并非稳赚不赔的生意,银行债券投资收益的增长与2024年债券市场全年走牛密不可分。2024年,债券收益率整体处于下行态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024年的最高点降至12月31日的1.68%,为债券投资收益的增长打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未来债市波动加大,利率走势的不确定性不容忽视。
展望2025年,多家银行仍对债券投资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及,2025年总体来看,债券利率震荡下行的概率较大。中国银行行长张辉表示,在资产业务方面,该行将加大对国债和地方债投资力度,适度增加信用债投资。厦门银行也在今年3月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预估全年债券市场仍有一定的配置和交易机会。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