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正文

助力可持续发展!“华夏-Wind ESG新引擎50指数”发布暨双碳能源高质量发展沙龙圆满举办

作者:李佳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2-27 17:42:03

摘要:30余位行业前沿专家、学界权威与能源企业高管汇聚一堂,聚焦ESG理念及对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助力,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思想碰撞,现场干货满满。

助力可持续发展!“华夏-Wind ESG新引擎50指数”发布暨双碳能源高质量发展沙龙圆满举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2025年2月25日,“华夏-Wind ESG新引擎50指数”发布暨双碳能源高质量发展沙龙在WeWork(北京坊店)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华夏时报社和万得(wind)主办,华夏双碳能源研究院和WeWork中国联合主办。30余位行业前沿专家、学界权威与能源企业高管汇聚一堂,聚焦ESG理念及对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助力,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思想碰撞,现场干货满满。

会上,华夏双碳能源研究院与万得(wind)强强联合,共同发布了华夏-Wind ESG新引擎50指数(866617.WI)。该指数从能源石化、电力、燃气、光伏、储能、风力发电、氢能等领域,优选出ESG表现最佳的50家A股上市公司,结合了自由流通市值、预测PEG、分红回报等财务传统因子,能够在长周期风险调整后收益更加优化,增长潜力与投资价值突出。

万得(Wind)副总裁孙骏指出,这一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和投资工具,帮助投资者识别和选择ESG表现优秀的公司,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同时,通过定期调整指数成分股,可确保指数始终反映最新的ESG表现,从而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指数的发布和调整机制也激励着企业不断改进其ESG表现,以期被纳入指数或保持在指数中的位置,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在ESG方面的进步。

落地生根,ESG理念加速融入中国经济

近年来,ESG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关注的公司治理议题。我国在ESG发展上积极探索,成绩斐然。

2024年,国家层面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力,多个政策文件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了更详细的指导,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框架,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地出台创新方案,推动ESG理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落地生根,形成了全国上下联动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IMG_1282.jpg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

在论坛的开幕致辞中,主办方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表示,“在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双碳’目标推动下,ESG理念正加速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拥有实质性根基。如果说过去一个时期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多依靠的是法律标准和行政责任的约束性手段。那么可持续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更多的要依靠集团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主动参与环境治理,履行社会责任。”

全斌.jpg

WeWork大中华区副总裁全斌

WeWork大中华区副总裁全斌在致辞中分享了公司在ESG方面的实践,在城市更新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以最低成本和最环保方式,让改造区域重焕生机,成为一个新地标。WeWork北京坊社区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巧妙地将拥有150年历史的金店故事与社区文化相融合,借助新科技,让传统建筑重获新生。除此之外,自2016年踏入中国市场,WeWork重视ESG发展,社区标配母婴室、私密电话亭和会议社交中心。不仅公司自身严格遵循ESG标准,还通过社区平台,让更多企业认识并接受ESG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李秋宜.png

阳光电源品牌中心总经理李秋宜

阳光电源品牌中心总经理李秋宜在主题演讲中也分享了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经验。她指出,清洁能源是公司的业务领域,也是公司借助专业力量推进能源转型,共筑持续价值的载体。公司聚焦“光伏、风能、储能、电动汽车、氢能”,负责任经营,持续投入研发创新,携手合作伙伴,为全球用户提供可负担和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同时,公司关心生态环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大绿电使用比例,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维护生物多样性,以身作则减少企业运营层面和供应链的环境影响,与合作伙伴打造可持续供应链。

观点交锋,共话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华夏时报能源部主编李未来的主持下,一场关于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深度探讨热烈展开。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国务院国资委机研院企业社会责任ESG促进中心欧洲部部长吕彦科、通威股份碳&ESG高级经理曾钰涵、北京能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讲师朱云翔和北京中经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子民。

圆桌.png

双碳能源高质量发展沙龙现场

吕彦科指出,欧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符合欧洲经济发展的一系列ESG标准,美国也建立了符合当地发展的ESG标准。由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是在联合国倡议下各个区域、国家独立开展,因此存在标准并不统一、不互认的情况。相对而言,中国是提出ESG建设的后发国家。随着今年以来西方发展ESG的不确定性加剧,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于发展ESG动摇的声音。但是从长远来看,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ESG发展的方向是确定的。中国正在逐渐健全本土ESG发展体系,进一步确立ESG发展的全球地位,并最终引领全球ESG的发展。

新能源在能源转型以及推动全社会ESG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曾钰涵认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ESG是一个必选项。在通威股份43年的发展历程中,ESG理念与企业文化、企业价值是高度契合的。今年也是通威股份第5年来发布ESG报告,公司也会将企业财务比较重要的一些指标纳入ESG报告中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和手段,让企业做出对社会、环境、公司治理等更为有益的一些决策。

近期,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社会焦点,谈及AI如何赋能能源行业,任子民表示,如果Deepseek运用到能源行业中去,由于算力可以无限次增加,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向上游追溯碳足迹,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作出贡献。

朱云翔回顾投身水电领域经历,称过去一直希望开发一套系统并研究出相应参数,从而能在某些参数出现问题时,直接判断机组的故障所在,实现智能检修。但实际尝试后发现难以达成。AI的出现为这一困境带来转机。如果现在将Deepseek这类高效率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进去,当然,行业本身要有大量的样本支撑,智能检修便具备实践可能。一旦实现,将颠覆电厂等能源行业的管理,节约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从人工智能角度,吕彦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能源行业的影响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积极的影响,如对能源行业发展的方向性启发,可以提供战略方向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等。同时,也能提高基础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局限性。在缺少非开源学习材料的情况下,在行业精细化运营层面,人工智能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另外,在缺少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标准和规范的当下,使用人工智能还存在一定风险。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