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再次召开最高规格座谈会,多部门释放积极信号,政策活水点燃民营经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2025年春节,身着大花棉袄的宇树机器人引爆了全球社交网络;视觉效果震撼的《哪吒2》不断刷新亚洲影史票房新纪录;DeepSeek成为国服AI的最强神装……这些出自民营企业之手的现象级产品,展现了民企在创新方面的突破和成就,也成为振作市场信心的直接抓手。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2月17日,在时隔7年再次召开的最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铿锵表态。
这是党的二十大后,他主持的首次民营企业座谈会。
民营企业具备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敏感性,能够快速捕捉需求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2024年,我国全球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分别超过90%和80%。
“2025年以来,民营企业在科技竞争前沿一线的重要性再度凸显,在当前的中美竞争环境下,民营企业引领的科技创新或成为破局的重要抓手。”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一个亮点是,座谈会后,从上至下,各部委、各地方纷纷行动,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政策保障。
多部门精准施策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我国的一贯方针。
习近平强调,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会议上,他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强调了“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5个方面的重点政策措施,着眼于解决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现实问题,针对性精准施策,再次释放出有力信号。
座谈会后的第二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态,要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非禁即入”要求,进一步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据了解,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以来,历经4次动态修订,从151项压缩到了117项,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一大批准入限制得到放宽,且依然有进一步缩减的空间。
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市场环境、营商环境的好坏关乎其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当前,按照发改委要求,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
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提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营造公开透明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总工程师刘敏也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有效破除发展的障碍堵点,支持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卡脖子”问题,此次座谈会及各部委也多角度施策,力除“肠梗阻”。
发改委表示,要加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继续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按法定程序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将推动出台更多普惠性针对性政策举措,健全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今年,工信部将开展为期一年的“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帮助企业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降本增效。
刘敏表示,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反垄断指南,着力解决企业迁移难、地方隐性壁垒等问题,让企业健康发展;加大涉企乱收费整治力度,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
针对融资问题,金融监管总局也表态,要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为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搭建银企精准对接平台,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满足度。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也表示,要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绿色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破解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等融资制约。
“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
政策+创新抢占国际竞争先机
在市场人士看来,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是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精准施策,给民营经济打足信心、给足底气、抓好落实,推动民营经济从“安心谋发展”到“大显身手”。
事实上,近年来,促进民企向高质量发展一直是高层会议的高频关键词,当前,我国已发布一系列举措,不断鼓励民企参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
2023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等政策举措,目的就是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等列为今年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机制”,从体制机制建设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明确支持民企牵头重大科技攻关,并提出将国家科研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开放。
不仅是中央,各地方也纷纷落实支持民营企业细则。
2月20日,贵州省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为民营企业搭建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的对接沟通平台,协助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民营企业反映的合理诉求,推动惠企政策落地。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强化“一企一策”培育扶持,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航型民营企业集团;搭建全市统一的民间投资项目推介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项目;开展“龙头引领”行动,探索经营主体“大带小、强带弱、互相帮”有效路径。
“当前,我国宏观背景正面临拐点——中国经济驱动模式正向新质生产力转型。无论是近年来的华为科技突破、新能源汽车崛起还是春节期间爆火的DeepSeek,都表明在科技创新领域,民营企业和市场化激励机制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表示。
在他看来,本次座谈会号召民营企业要“胸怀报国志”“爱拼才会赢”,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即产业更高级、发展更协调。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民营经济在推动科技创新、吸纳就业、提高我国生产效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年初以来以DeepSeek、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我国民营经济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破性贡献,有利于我国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夺得先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