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31省市地方账本:民生、消费、科技创新支出力度加大,非税收入涨幅突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2-15 22:05:4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随着各地地方两会召开,各地预算报告逐渐披露,从地方预算报告来看,2024年支出中,各地对于民生、消费、科技创新支出力度有所加大;收入中,非税收入涨幅较为突出。
一位财政局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非税收入主要是受地方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影响,导致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等收入快速增长,从而带动非税收入总体增加。
据了解,当前,各地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需要继续加强保障,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支出加强投入,债务付息等刚性支出增加,此外,还要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财政支出压力仍然较大。
基于此,在安排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时,各省份设定的增速均不高于去年预期水平。按照研判,各地普遍认为经济回升向好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但体现到财政收入增长还需要时间,因此部分地区强调今年财政收支“紧平衡”态势更突出。
非税收入大幅增长
过去一年,多重不利因素交织影响着我国“钱袋子”。
“PPI持续负增长,严重影响重点行业企业纳税能力,继续制约主体税种收入增长;非税收入此前大幅增长多为一次性收入,不确定性较大,进一步挖潜空间有限;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尚未见底,外贸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减收压力。”江苏省财政厅厅长王天琦在作《关于江苏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表示。
在这种背景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5个省份未完成2024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
从地方来看,地方经济总量相对高,财政收入规模就相对靠前,不过,即使是经济大省,收入增速也高低不一。
广东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3533亿元,这一收入规模连续34年稳居全国榜首,不过,广东并没有完成年内财政收入目标,同比下降2.3%,完成整体预算的96.4%。其中,税收下降4.2%,非税收入增长3%。
2024年,江苏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0038亿元,同比增长约1.1%,略低于全国目标,但总收入仍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江苏税收收入约7642亿元,同比下降约4.2%;非税收入约2396亿元,同比增长约22.7%。
而疫情之后湖北经济稳步恢复,带动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湖北预算报告显示,2023年湖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2024年当地一般公共收入达3937亿元,同比增长6.6%,创历史新高。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约2652亿元,同比下降约0.8%;非税收入约1285亿元,同比增长约26%。
对于非税收入的快速增长,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对本报记者分析表示,当前,随着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提出,各地不断加快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重点化债地区加大了国有资源及国有资产的处置,用以筹集化债资金,从而增加了国有资源和资产的有偿使用收入,导致非税收入快速增长。
一个亮点是,在湖北,以卖地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止跌回稳,卖地收入有所上涨。根据湖北预算报告等数据,2024年湖北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约2880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为2431亿元,同比增长约5%,好于全国多数省份。
同样好于平均水平的还有黑龙江。预算报告显示,2024年黑龙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2亿元,增长4%;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454.5亿元,增长11.7%。
对此,在设定2025年财政增长目标时,黑龙江省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定为1525亿元,比上年完成增长5%,与2024年增速持平,也是罕见的未减速省份。
其他省市中,重庆市将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定为4.5%,北京市、辽宁省、河南省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定为4%,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陕西省、吉林省等为3%,青海省、湖南省为2.5%,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贵州省等为2%,较2024年均有不同幅度下调。
今年各地支出重点
从支出来看,各地民生、消费、科技创新支出力度有所加大。
根据湖北预算报告,2024年湖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74亿元,同比增长7.3%。这一增速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支出增速的3.2%。
按照安排,2025年湖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首次突破4000亿元,为4134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预计税收收入预计为2860亿元,同比增长约7.8%。支出方面,今年湖北强化高质量发展财力保障,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任务实施等,预计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1万亿元,为10373亿元,增长4%左右。
山东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2025年省级全口径预算总支出安排12673.73亿元,将重点放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基本民生投入力度,确保全省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
江苏则把重点放到支持科技创新上。2020—2024年,江苏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幅达6.2%,高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幅3.9个百分点。按照预测,江苏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10238亿元、增长2%,加上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等,收入总计16657.54亿元;支出为15450亿元、增长1%。其中,安排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26.8亿元、增长8%;安排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24.5亿元、增长32.4%。
2025年,黑龙江计划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综合运用政府投资基金、贴息、担保、揭榜挂帅、竞争性立项等方式,多方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产业投入,支持培育壮大“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实践地。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592.5亿元(不包括中央未告知、无法编入预算的转移支付补助),比上年预算增长5%,加上解中央支出、调出资金等76亿元,支出总计5668.5亿元。
在北京,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404.0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4.8%。重点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对教育人才、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支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2025年,经济不确定因素和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基层“三保”压力和城投付息压力仍存,短期看地方财政仍存在不小的压力。不过,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利好财政增收,随着一揽子政策的落实,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