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打破人工耳蜗垄断,让听障人士听见世界|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11-30 19:42:2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文君 北京报道
2005年,我国听障人数达到了2700多万,且每年还会以两到三万人的数量持续增长,然而,当时我国人工耳蜗市场一直被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家垄断,进口耳蜗价格更是高达每只 25 万元,我国大部分听障人士难以承担,重新聆听世界的希望渺茫。
同年,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诺尔康”)总经理李楚从加拿大留学回国,得知我国听障人群这一困境,便和其父亲李方平共同决定拍板入局人工耳蜗领域。经过5年的努力,李楚和公司的研发团队成功打破人工耳蜗市场对我国的垄断,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人工耳蜗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促使了进口耳蜗价格由每只25万元降至15万元,帮助我国听障患者用得起,听得见。
“让中国制造的人工耳蜗造福全世界,是我一直以来奋斗前进的目标。”李楚称。
1.9亿投入人工耳蜗领域,打破听觉壁垒
2005年,留学归来的李楚发现,我国人工耳蜗一直依赖进口,其中,澳大利亚企业控制了全世界2/3的听力植入市场,中国七成以上市场被其占据。然而,掌握人工耳蜗技术的专业人士,也因投资风险问题,未能将我国自主研发人工耳蜗的想法落地。李楚的父亲李方平却认为,美国人能做的东西,我们中国人肯定也能做,更何况能够把一项中国还没有的技术引进来,应该是件好事。于是李楚经过各方考察,于2006年入局人工耳蜗领域,并先后成立了诺尔康杭州总部及美国研发中心。
自主研发之路,注定是充满挑战的。李楚和其研发团队在初期预估3年300万美金,便可实现人工耳蜗落地,然而实际投入却远远超出预期,3年又3年,李楚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却还没看到希望,2010年,公司已经“烧”掉了1.5亿。
李楚表示,要把一张桌子大小的电路板集成到硬币大小的植入体里,还要确保产品的长期生物兼容,确实不容易。“我当时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项目的研发管理上,把项目的进度精确到每一天每一小时,父亲则在后方负责筹集资金,其实主要的压力都是他在承担。”李楚称。
经过200例临床试验,投入了1.9亿元后,2011年,李楚的公司终于研发出了我国首个人工耳蜗,并拿到了国家药监局的人工耳蜗器械证书,成果打破了外国企业在人工耳蜗的垄断地位,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
为了让更多消费者用得起,听得见,李楚以价格优势刺激市场,将国产人工耳蜗定价为8万元,是进口人工耳蜗价格的三分之一,在价格优势和市场刺激等多重作用下,进口人工耳蜗的价格泡沫破裂了,从每只25万元下降到了15万元。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诺尔康已研发出5代人工耳蜗,累计帮助了2万多名听障人士重新听见世界的声音,其生产的人工耳蜗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比已达20%,为我国听障人群每年节省15亿元。
科技助残,不止听觉
记者获悉,诺尔康目前拥有290项国内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已获得专利证书22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104项、外观设计专利51项。把诺尔康办成百年家族企业,是李氏父子共同的期望,而人工耳蜗,只是第一步。
让科技赋能助残领域,让技术向善,李楚和父亲为企业设立了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让听不见的人听得见,让看不到的人看得见,让站不起来的人站起来。”他们利用研发人工耳蜗的技术经验,相继投入视觉,泌尿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的辅助设备研发中。
据了解,诺尔康目前专注于神经电刺激领域,已形成听觉重建类产品、视觉重建类产品和泌尿系统调控、脑部系统调控四个产品线的发展布局,其主力产品是人工耳蜗。
李楚表示,公司研发的相关产品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持续扩大海外市场,同时也很看好人工耳蜗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国内许多老年人的观念,以及医保政策与欧美国家多有不同。欧美老年人有较高的驾车需求,很多会选择用人工耳蜗解决听力障碍问题,但是国内老年群体听力障碍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未来国内市场的听力领域也将迎来国家和地方医保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异地就医制度的推广。”李楚称。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