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2025年度策略会:2025年A股投资“格局要大,步子要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11-12 13:51:43
2024年,中国经济从曲折修复到企稳向好,资本市场随之风起云涌。四季度,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超预期出台,房地产、地方债等难题有了针对性解法,中国经济再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因素亦不可忽视。特朗普上台后,全球经济与贸易格局将产生新的变化。接下来的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呈何种走向?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合理分配资产?
日前,在天弘基金2024年全球投资策略会暨20周年活动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天弘基金固收研究部负责人张祺、天弘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黄子函、天弘基金权益基金经理刘国江、天弘基金国际业务基金经理胡超等天弘投研人员围绕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天弘基金张祺:2025年,投资者有充足的应对空间和时间
直到今年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增速仍处于下行通道。但张祺认为,中国经济前景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悲观。我国四季度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地需要时间,预计到明年下半年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投资者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去应对和调整。
在地产方面,张祺提到,自“9.24”政策之后,政策层面对地产的定调发生了本质上的逆转,这表明政策层已经开始重视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地产问题的解决,对于稳定中国经济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预期就是核心变量,地产打底,房价温和回升。”他还提到,地方政府和地产的目标已经监测到了,如果观测到更多的政策落地,经济就有了托底。此外,降息和对流动性的支持将是未来政策的主线,央行将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来支持经济。
天弘基金黄子函:2025年A股投资“格局要大,步子要稳”
广大投资者最关注的是,这一波行情能延续多久?天弘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黄子函通过分析这一波行情的成因、政策的未来走向以及资金面的坚挺程度,给出了她的答案:A股市场波动可能放大,但像一条总体向上的宽广河流。
黄子函指出,尽管A股市场经历了业绩波动和海外政治周期的波动,但其表现依然坚挺,超出了许多投资者的预期。她认为,这一轮行情与历史上政策驱动的市场相比,预计延续时间更久,“就像一条总体向上的宽广河流,不同时间段有其不同的驱动力。”在当前资金面充裕和政策牌未完全打完的阶段,市场结构轮动,主力投资活跃,甚至无视了很多基本面的潜在影响。
这一轮行情中出现了两个市场特征,成为支撑这条“河流”向上的动力。其一是居民资产配置的新格局:“一旦股市有赚钱效应,潜在的增量资金会比较多。”黄子函认为,2024年居民资产配置的局面,可以与1999年相比较。“当时资产荒的情景非常明显,降息降得非常快,商品房又还没有形成趋势。所以,我们看到大量资金迁入到了A股当中。这次也不例外。”
另一个市场特征是,这一轮政策覆盖面和力度都堪比1999年和2012-2015年,财政、货币和资本市场政策在协同性有较大变化。在黄子函看来,整个经济政策布局已经铆合成一个“齿轮”,其中一大抓手是国债。国债正成为货币政策操控利率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重要的抵押环节。未来,财政政策要向国债倾斜,居民存款也在逐渐变为国债类和权益类产品。“从近期出台的一些政策,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其背后是中央在采取更重大的一些决心和决策。”
谈及具体投资,黄子函强调,2025年A股投资策略的核心观点是“格局要大,步子要稳”。“明年是政策和基本面两个维度互相角逐的一个时间段。”黄子函认为,在这个阶段,A股市场的波动会明显放大,建议投资者进行有预期收益区间的波段交易加以应对。
黄子函建议投资者关注那些可能恢复高增长的行业,并在认知范围内获得收益。她认为,从2024-2025年进行的过程中,A股的主要矛盾会从对政策的理解,资金面格局,逐步转移到基本面上,而基本面和政策面在明年有可能会进行频繁地切换。
宏观、A股、港股:专家畅谈“中国资产投资新机遇”
在本次会议的圆桌论坛环节,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重点强调了政策超预期发力对于稳定经济预期的关键作用。
他指出,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已经透露出政策转向的信号,尤其是在促消费和发展服务业方面。随着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出炉,加剧了政策发力的紧迫性,而超预期的政策发力是稳定预期的唯一途径。
“国内的问题跟国际问题两个合力,可能会促使我们加大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李迅雷认为,中国中央财政有很大的加杠杆空间,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的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余地。央行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债来进一步增加流动性,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同样从刺激经济角度出发,天弘基金权益基金经理刘国江看到,目前居民端和企业端已经证明缺少加杠杆的空间和能力。“政府作为唯一有能力提振通胀预期的力量,已经行动起来了。”
对于中国股市的走势判断,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已经进入了反转框架。他提出,反转的逻辑基于“一个变化,两个基本面”:整个政策导向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开始提出来抓住重点、主动作为,而不是收缩的框架。基本面上则是要解决“化债”和“内需”。
他指出,1990年深交所成立以来,中国的股市大多是在经济低迷时发动的,引导社会财富配置资本市场,进而资源配置,盘活场外资产,化解债务问题,提振内需。当前,政策通过引导盘活资本市场,极大地优化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房地产政策为代表的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进而有希望实现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的转化。因此,后续应关注怎样盘活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改善区域经济,解决内需问题;同时关注“出海”战略。
谈及特朗普再次上台可能引发的影响,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胡超举例,11月6日特朗普上台当天港股下跌,而第二天就快速反弹收回失地。这表明,未来影响A股资产以及中国香港资产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来自于中国国内各项政策实际推进落地的情况。美国大选及美国未来可能出台的一些政策只属于外部矛盾,内部矛盾才是真正决定未来中长期走势的主要矛盾。(资讯)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产品的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编辑:程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