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级缩编!是什么让百度健康丢掉了独立的勇气?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10-22 19:59:3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见习记者 蒋力 北京报道
互联网大厂的“医疗梦”似乎真的不好做。
10月8日,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的一封内部信,宣告了百度健康再度迎来巨变。这封内部信显示,成立不到三年的大健康事业群组(HCG)将合并至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这意味着,百度的健康业务将由一个独立的事业群组(BG)降级缩编成为MEG下的一个事业部(BU)。
2021年11月,百度健康与智慧医疗团队合并升级成立HCG,成为百度五大事业群组之一。彼时,HCG曾被百度寄予厚望,认为百度健康未来有机会成为集团营收支柱,甚至像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一样拆分独立上市。
一位接近百度健康业务的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为了做药企的生意,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组总裁何明科曾大范围招兵买马,计划三年内能做到十个亿的规模。”据百度内部人士称,当时HCG的团队规模已超过数千人。
但是好景不长,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变动后,短时间内将很难看到百度健康拆分独立上市的计划了。
几经沉浮
时间拉回到2010年,百度涉足医疗业务的起点。这一年,百度与好大夫在线合作,邀请医疗专家对医疗词条进行编撰。随后,在2013年,百度继续拓展医疗业务,与百科名医网达成了合作关系。
靠着医疗竞价广告,百度曾赚得盆满钵满。摩根大通的分析报告曾估计,医疗相关广告主在百度2014年的总营收中约占15%—25%,其中仅莆田系民营医院就占据了三分之一到一半。
但事实上,这一时期无论是对医疗词条的优化,还是医疗竞价广告,都是基于百度的搜索业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布局。
百度在医疗业务上的布局,实际上是始于2015年。
此前一年,百度搜索业务遇到客户增长瓶颈,急需扶持新业务来促进客户增长,正值以挂号问诊为核心业务的互联网医疗爆发,将目光投向医疗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为了整合百度原有的各项移动健康和医疗业务,2015年1月8日,百度医疗事业部成立。2015年1月28日,作为医疗事业部的拳头产品,专注挂号业务的百度医生App上线。
凭借着巨大的流量端口,以及近乎疯狂的地推拉新,百度医生App一度登上了App Store医疗类App排行榜第一位。截至2016年1月,共有4331家医院以及19万余名医生入驻百度医生App,覆盖三甲医院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不过,这一切在2017年2月9日戛然而止。这一天,仅仅成立764天、规模已达到300人的百度医疗事业部由于挂号业务无法真正触及医疗核心、盈利模式难以探索探索等原因,成为了当时百度新兴业务事业群组(EBG)中业绩表现最差的部门,被整体裁撤。
此后,百度并没有放弃以对外投资的形式继续布局医疗行业。
李彦宏在内部信和公开场合多次表示,裁撤医疗事业部不是放弃医疗业务,而是将医疗业务的重心从互联网医疗调整到人工智能领域。“互联网医疗不行就要退下,AI医疗登上历史舞台。”
然而,在2020年年初国家药监局发出国内第一张医疗AI三类证之前,医疗AI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还未成熟,相关政策红利也未释放,多数AI医疗产品仍处于研发试用阶段。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短暂离场,几乎让百度快要错过疫情催生下线上医疗和医药电商极速发展的几年。
直至2020年3月,百度宣布重启医疗业务,成立百度健康。
在疫情带来的线上医疗高需求刺激下,百度健康在医疗领域的投入热情一度十分高涨。2021年“618”期间,百度健康斥资10亿津贴高调入局医药电商大战,媒体报道甚至传达出这样的信号:医药电商市场或将迎来“三国杀”时代。
这一年的11月,百度将分属于MEG的百度健康和智能云事业群(ACG)的百度智慧医疗团队合并,成立HCG,成为百度集团的第五大事业群组。后来我们知道,这样的医药电商“三国杀”时代并未到来。
(来源:百度健康2021年“618”全民健康节活动)
架构调整
回到此次百度的架构调整,HCG降级其实早有预兆。
据悉,百度健康核心部门互联网医院的负责人张宽已于2023年离职,百度健康的元老人物杨明璐于2023年12月调任MEG负责搜索和AI生态业务。加入百度十余年并深度参与了百度医疗布局的老将,百度智慧医疗总经理刘军伟也于今年6月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HCG并入MEG后,将全部向杨明璐汇报。这意味着,阔别HCG不到一年的杨明璐将再度接手健康业务。
从内部信披露的信息来看,百度此举意在增强百度健康业务与MEG业务的协同。MEG拥有目前百度最核心的移动生态AI产品,包括百度搜索、文小言(原文心一言App)、百度文库、百度网盘等,HCG有望为这些产品增加新的场景——医疗。
李彦宏在内部信中表示:“当前在智能生态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期待健康业务与搜索大盘和移动生态进一步整合,优势互补,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不过,业内人士有另外一种看法,即此次降级意味着医疗健康在百度的战略布局中已经不再重要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MEG本身有自己的健康业务,HCG也有自己的中台系统,职能交叉重叠下,部分员工已经做好了被裁员的心理准备。
与此同时,医疗医药行业资深从业者李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百度健康“盘子太大了”,没有看到能赚钱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布局,这次架构调整后很可能维持不了多久就要迎来大裁员。
三年前百度成立HCG时,“医疗”一度要成为百度故事中的主角。三年过去,风口一变,“AI”才是百度未来必须要讲的故事,医疗只能是其中的“支线任务”。
独立的勇气
2020年百度宣布重启健康业务时,曾有一篇以《谁给了百度健康独立的勇气?》为标题的文章,直指百度健康的商业化困境,在业内引起广泛讨论。
如今,健康业务再度被缩编为事业部,又是什么让百度健康丧失了独立的勇气?
在李亮看来,互联网大厂的医疗布局中,百度健康是一个非常具有参考性的样板。“它几乎跟风做过所有主流、非主流的互联网医疗的各种玩法。但由于业务没有聚焦,几乎都做失败了。这次被降级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赚不到钱,养不活自己。”
从业务板块来看,HCG旗下主要有百度健康、百度智慧医疗(灵医智惠)和GBI三大业务板块,分别对应to C的互联网医疗、to H的智慧医疗和to B的医疗大数据。
然而,这些业务还是都殊途同归指向了同一个难题:商业化。
首先来看百度健康。公开资料显示,百度健康平台已累计入驻36万名医生,覆盖了超3000个顶尖权威专家,合作430个顶级行业机构,累计服务超过4亿患者。
不过,没有跑通的商业化闭环,让这些数据并没有带来可观的回报。在百度于2020年重启医疗业务时,互联网医疗格局已基本成型,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巨头已深耕多年,平安好医生、微医等行业元老也已成气候,“起大早赶晚集”的百度不得不望洋兴叹。
李亮认为,百度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其实已经错过了唯一可以赚钱的风口——医药电商。“百度既没有医药供应链优势,也没有阿里、京东的电商平台和流量优势,不如把这部分外包出去做,可能还能够拼一拼。”
(百度灵医大模型。来源:灵医智惠官网)
再来看主要面向院端的灵医智慧,官网显示,其产品主要包括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智能诊前助手、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等。但是灵医智惠面临的问题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拼不过万达信息、卫宁健康等深耕医疗信息化的龙头企业;在医疗AI领域,也难以追上其他早几年商业化的医疗AI企业如鹰瞳科技、致远慧图等。
仅从“三类证”这张商业化进程“入场券”来看,灵医智慧也略显滞后。国家药监局于2020年8月颁发了第一张眼底AI辅助诊断三类证,2022年8月灵医智慧拿到时已整整晚了两年。
“院端的生意并不好做,对于互联网基因的百度来说更是。”一位医疗AI企业从业人员告诉《华夏时报》。
事实也印证了这样的推断,据悉,在刘军伟离职后,百度智慧医疗团队已基本解散,仅留下部分销售人员对接前期客户的售后需求。
事实上,在HCG成立之初,何明科在向李彦宏汇报这个事业群的打法时,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商业化,而商业化问题也是何明科在HCG是最关注的核心问题。
当时,何明科对做药企的生意寄予厚望,他认为赚患者、医院、政府的钱都很难,非要选择一个有支付能力的,只能是B端的药企。为此,HCG于2023年年初收购了一站式医疗信息化数据提供商GBI,通过百度的技术赋能,为药企提供更好的数据产品、SaaS产品或者系统解决方案。
但是显然,药企的生意也并没有解决HCG面临的商业化难题。相反,由于集采和医药反腐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药企进一步收缩预算,B端生意也变得越来越不好做了。
持续烧钱却无法带来业绩增量,团队规模收缩就成了一种必然。在李亮看来,百度健康的业务过多以至于无法聚焦,而且都在亏钱,甚至一个危险的信号是,百度自身也在慢慢脱离“搜索”的轨道。“百度健康回归MEG后,如何利用好百度搜索、百度文库、百度知道等现成的产品和海量数据优势,或许是唯一的破局之道。”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采用化名“李亮”)
见习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