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投入从量到质的爆发:江苏民企前5月进出口破万亿元|追寻新质生产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6-19 16:23:35
银得隆木业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见习记者 王海平 灌南、南京摄影报道
据南京海关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1—5月江苏省外贸实现进出口总值2.22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2%,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2.7%。其中,出口1.42万亿元,同增7.5%。
在1—5月的进出口数据中,民企实现进出口1.02万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同增16.6%,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7.2个百分点,占比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至46%。
这也意味着,民企实现的进出口规模约占全省总值的“半壁江山”,已成长为江苏外贸的“强引擎”,稳外贸主体地位持续巩固。
“1—4月,外贸订单实现飞跃式增长,同增46.7%。”连云港光鼎电子公司总经理助理嵇道庆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从数据看,光鼎公司所在的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单个民企的外贸总量并不大,但大量民企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却实现了海外市场的不断增长,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则是企业一以贯之的科技研发,并到了积累释放的时刻。
灌南县外贸的爆发,则是江苏民企重视科创投入带来进出口成长的一个缩影。
县域外贸爆发背后
1—4月,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50多家有进出口贸易业务企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8834万美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出口额8326万美元,同比增长20.8%,进口额508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言及外贸进出口的数据在2024年“爆发”的原因,在灌南县商务局局长沈中华看来,则是企业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带来的源动力,“量变引发质变”。
“公司90%以上的产品都是出口的。”灌南银得隆木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立友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今年1—4月,企业累计出口木材超13000立方米,出口额超600万美元,同比增长8%。
和木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付认为,国内外市场的行情走势变化很快,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关键是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按照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最高标准培育壮大新一代出口产品,提升高科技、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
银得隆木业的生产车间充满了木屑特有的香味,20多条生产线已全部开足马力,工人们紧张有序生产木线条、护墙板、生态板、LVL门芯材等板材环保,满足供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据了解,企业最新招募的一批工人经过培训后已陆续走上生产线。南京海关数据显示,1—4月江苏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575.2亿元,增长12.3%。
而围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新三样”进行大力研发,是连云港光鼎电子公司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秘籍”。
“一方面,近几年投资了数千万元,直接用于研发和引进最新的生产线;另一方面,不断与国内外知名龙头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已是行业巨头5G设备配件的重要供应商。”光鼎公司总经理助理嵇道庆对此解释。
嵇道庆进一步告诉记者,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对科创的重视和投入,企业科研上一个明显的改变是,过去都是产品出来后交给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去测试,是“单向”;现在研发则是“双向”,双方互派研发技术和产品销售经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技术合作不断向深度推进,产品的结构得以优化升级。
“产业链上的联合研发对提升外贸市场的帮助很大,这些有特殊标志的集装箱车都是往港口出口的。”嵇道庆指着公司来来往往的物流车辆对记者说。
在政府这一端,则是审时度势,持续摸排走访县域重点外贸企业运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运营难题,并出台了《灌南县支持外贸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
沈中华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外贸工作的重点方向是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增长点,促进外贸产业和供应链创新升级。同时,用足政策红利,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各类交易会、扩大外贸“朋友圈”。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对当前的灌南来说,对外开放上,外贸正在爆发,对内如何提升优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连云港市的“南大门”,灌南县被定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特别是近年来该县的新材料产业园区以国家级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拓展区的新定位。
已有实践显示,在大力推进腾笼换鸟、转型发展,完善基础配套,主攻重大项目,加快产业重构后,园区的产业链正加速集聚,形成了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两大优势领域。
连云港市副市长吕洁指出,近几年来,灌南县的产业园区先后完成规划环评审批、省级化工园区复核认定,一系列省市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投产,必将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化工新材料是石化行业深度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信息强国战略、军事现代化的实现等密切相关,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不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赵俊贵认为,中国化工新材料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上还无法完全满足高端市场需求,部分化工新材料的关键配套单体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
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工业中较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领域,代表着未来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江苏高度重视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正在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节约化发展,因此,在近期灌南县举办的一次大型招商会上,灌南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石化联合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签约了1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8.6亿元。其中,集中签约5个项目,计划投资62.8亿元。
这些项目正是基于自身产业基础、要素禀赋以及区域需求,进一步梳理明确园区主导产业链、特色产业链而谋划的,目的在于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领域价值链高端产品,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实现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投资了ASA等绿色新型功能材料项目的浙江吉尔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和平则在大会上表示,选择在灌南投资,主要是看好园区丰富的石化原料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基础配套和成熟的土地供应等众多优势。
阮同时表示,地方政府在项目首次工艺论证、可研编制、规划布局等前期帮办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和服务意识,效率高,为企业加快项目推进坚定了信心。
江苏民企外贸总量占比近半
在当前的形势下,从海关数据看,民营企业踏浪前行、加速出海,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机械设备”,远到最南的智利、最北的挪威,都能看到江苏民营企业的身影,为海外市场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动力。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至46%。其中,今年一季度苏州市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2330亿元,增长19.8%。
此前的2023年,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2.37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比较上年提升4.9个百分点至45.2%,进出口规模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上创历史新高。
除企业自身不断强化研发创新外,南京海关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通过关税优惠、通关简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包括RCEP在内的自贸协定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鼓励、支持各类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5月,公司出口农机超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倍,从今年的在手订单看,预计全年出口农机可达到1.2亿美元。”江苏沃得农机单证员王湖娟告诉记者,产品的出口国很多,成长速度快,意味着世界经济仍在持续成长中。
江苏邦邦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彭亮对记者表示,因为在轮椅上相继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了自动驾驶、弯道智能减速、辅助感知等功能,因此2024年以来的海外订单增长明显,1—5月出货数量同比增长235%,销售额同比增长251%,预计全年出口量将实现同比200%的增长。
从江苏的实践看,民营企业是引领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已经成为江苏省高技术产品最大的进出口主体,而出口产品的变化也意味着民营经济正向着规模更稳、结构更优、贸易更多元迈进。
“因为RCEP政策红利扩面增效,我们新研发的新型安全手套迅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大量订单。”江苏恒辉安全公司海关业务负责人吴红说,今年1—3月,公司进出口总值达1900万元,同比增长43.3%。
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江苏南通如东县在工业安全产业领域已汇聚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主打的防切割劳保手套、防弹衣、防割防刺服装等个体防护装备产品出口份额占到全国22%以上。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