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泉:三大因素提振市场情绪 看好龙头企业未来表现
4月,A股交易市场于上月后半段出现较为剧烈的风格切换、震荡上行,整体市场情绪的修复趋势愈加明朗。
先看A股市场,上证指数上涨2.09%,沪深300指数上涨1.89%,深证成指上涨1.98%,创业板指上涨2.21%;港股表现更优,恒生指数上涨7.39%,恒生科技指数上涨6.42%,恒生国企涨幅达7.97%。
两市情绪的修复回暖,首先在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态势。2024年一季度,GDP实现同比增速5.3%,高于多数机构预期值,稳中回升态势明显。此外,4月份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较3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指征着制造业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进一步支撑市场做多的信心。
第二,在政策调节层面,多项经济刺激方案也释放出利好信号。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提高IPO门槛,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和注重投资者回报,相关举措对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建设长期市场生态起到了正面促进作用。
该意见共划为9个部分,被称为“新国九条”,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的第三个“国九条”。与本次政策发布的时点类似,前两次政策的出台分别是在2004年和2014年,估值均处于中长期低位,且内容直指市场主要矛盾,显著提振了整体市场情绪。
另外,在房地产等领域,多个城市相继放开限购等政策松动正逐渐重塑人们的向好预期,由此带动了市场较大幅度上扬。
第三个推动因素则是在资金面上,特别是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看法的改善。
根据淡水泉观察,继上月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出现底部企稳迹象后,一些国际投行也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包括全球对冲基金以及一些长期资金在内的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兴趣也在提高。
在国际局势紧张、海外市场波动、日元贬值的全球背景下,此前流出中国资产的资金在“比价效应”作用下,出现明显回流趋势。北向资金保持了今年2月份以来持续流入A股的势头,新的活水源源不断涌入,并于4月26日创下单日净流入规模224.49亿元的历史新高。
种种因素的加持使得刚刚过去的四月份市场呈现出新的风格态势,即随着风险偏好的抬升,一些优质的行业龙头公司,基于盈利能力强、商业模式好的特征优势开始受到市场重视。
优秀头部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相关表现也在业绩层面得到强力支撑。
通过观察一季报业绩和展开企业调研,淡水泉发现,优秀头部企业能够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在不同经济周期保持业绩韧性。即便在农业板块这类不算市场热门的传统行业,其头部企业业绩呈现的强劲增长态势也足够吸睛。
同样应该看到,炙手可热的电力设备板块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零部件公司已先于竞争对手从行业下滑中走出,在盈利能力上拉开距离,其在持续受益于电动车行业成长的同时,新业务领域的增长也显露出超预期的潜力。
究其背后逻辑,应是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的头部公司具备更强的全面服务能力,能够满足下游客户更高标准的需求,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企业自身竞争实力得到强化,因此得以不断获得客户增量和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这些头部公司也有能力将国内竞争优势扩大到东南亚、南美等海外市场,从而打开差异化竞争局面。
基于淡水泉的长期跟踪判断,当下企业或处于创业以来的最佳状态,而具有基本面优势的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更有望迎来表现机会。
关注机会的同时,也需要重视美国降息预期的波动、地缘局势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以尽量规避中国产品在欧美可能面临的与“安全”等问题相关的潜在风险。
不过,风险与机会往往也会相互转换。例如,当某些中国出口产品受限情形出现,制造同类产品的欧美公司可能会因为需要提高供应量,而增加中国代工及合作供应商的订单。此过程中,服务于该产业链的中国公司以及在供应链环节具备全球化优势的企业,有希望获得机会窗口。(资讯)
编辑:程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