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组团接手泰康15.6%股权 高盛多事之秋染指保险业

作者:李军慧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5-21 21:10:12

摘要:组团接手泰康15.6%股权 高盛多事之秋染指保险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军慧 北京报道

   泰康股权转让的故事行近尾声,2009年11月法国保险巨头安盛决定转让泰康人寿15.6%股份之后不久,其接盘者就浮出水面。
    高盛等三家机构将以总价约11亿美元从安盛手中购得泰康15.6%的股权。据知情人士透露,拟接盘泰康股权的三家机构中,高盛将买入泰康12%的股份,余下的股份由新政泰达投资有限公司和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购入。
    5月20日,保监会公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其中外资入股保险业的门槛有所抬高,还没有申报保监会的泰康股权转让事宜面临监管部门的审核。
安盛退高盛进
    泰康人寿依然保持了低调,其相关负责人再次表示泰康人寿对此事不做任何评论。
    5月13日,《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称,一个由高盛牵头的财团接近达成协议,拟斥资约11亿美元收购安盛所持中国泰康人寿保险15.6%股权。
    知情人士透露,法国安盛拟出售的泰康人寿15.6%股权已基本确定由高盛集团牵头的财团接盘,双方有可能已草签了协议,高盛将买入此次股权的80%,即泰康12%的股份,余下的股份为新政泰达投资有限公司和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购入。
    按照去年11月安盛的出售计划,其手中15.6%股权的泰康股份将经过多轮竞标确定最后的接手者,然而比预想顺利得多的是,泰康良好的经营状况颇得投资者青睐,仅经过一轮竞标,高盛就脱颖而出。
    泰康人寿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是仅次于太保的第四大保险公司,且其赶超势头相当迅猛。根据保监会数据,2010年第一季度,其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达335.90亿美元,超过太保进入三甲。
    高盛看好泰康的经营状况以及上市预期,法国安盛的割爱也颇为无奈。
    记者了解到,安盛与泰康人寿的交集也是眼花缭乱的股权并购。梳理二者的脉络需要回溯到9年前的11月,当时泰康人寿完成了首次外资募股,引入瑞士丰泰保险、苏黎世洛易银行、新政泰达投资有限公司和日本软库银行等4家外资股东。此后经过一系列增资扩股以及股权变更,丰泰保险成功将持股比例升至15.6%。而法国安盛则是在2006年通过斥资100亿美元收购了丰泰保险,从而将泰康人寿股权纳入囊中。
    对于安盛转让泰康人寿股份的原因,一种解释是安盛可能面临监管压力做出取舍。但也有市场人士分析,不能排除安盛自身有融资需求才选择转让的可能性。
    除持有泰康人寿股权,安盛还持有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1%的股权,在金盛人寿中,安盛的中方合资伙伴是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2009年9月,保监会批准金盛人寿双方股东按持股比例增资,注册资本从人民币9.05亿元变更为12.05亿元。此时距金盛人寿的上轮增资完成尚不到一年。2008年11月,金盛人寿注册资本从7.05亿元增至9.05亿元。
    2009年下半年安盛决心出售泰康之际,其面临一定的业绩压力。当时上半年,安盛净利润为13.2亿欧元,同比下滑39%,安盛称已准备好承受业绩的进一步下滑。安盛对其所持股权的估价约为10.5亿美元,溢价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安盛在选择退出泰康人寿之前,增资其在华另一家保险机构。”业内人士称,“不排除安盛投资充分获利退出泰康,收缩战线集中资本加大对在华控股保险公司投入的可能。”
面临监管门槛
    “关于高盛入股的事情,目前保监会尚未收到泰康人寿的申请,如果收到申请,肯定会按《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要求执行,并且要与美国监管方进行询问、沟通。”保监会相关人士介绍。
    5月20日,保监会公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此办法历时近三年、先后三次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将于6月10日起正式实施。
    记者查阅最新公布的管理办法,对境外金融机构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20亿美元;国际评级机构最近三年对其长期信用评级为A级以上;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符合所在地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指标要求。”《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如是陈述。
    而高盛恰逢漩涡之中,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高盛在一项合成型债务抵押债券交易中误导欺诈投资者,致使高盛股价大跌。
    美国证监会起诉高盛员工欺诈、美国国会高调听证高盛集团“欺诈门”刚一启动,英国金融监管部门和多个欧洲大陆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立即宣布跟进,甚至多国最高领导人正式发表声明,厉声谴责高盛集团欺诈行为。
    虽然三大评级机构对其长期信用等级暂无下调,但高盛涉嫌欺诈已让业界认为其“道德破产”。
    “提高外资进入保险门槛,是因为引进不仅是因为钱的问题,我们希望在引进资本的时候,同时带来技术和管理经验,给国内的企业以更好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关注泰康股权转让的一位保险专家认为,“现在还不明朗,资质要求有可能成为高盛的障碍,这取决于最后对高盛的裁决。如果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发现高盛一些重大的违纪违法行为,以我们监管部门的谨慎原则来看,高盛进入中国保险业应该有障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