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外贸实现“开门红”!前两月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08 18:51:26

摘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商务部长王文涛也提醒,今年外贸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地缘冲突、全球“超级大选年”等外溢因素,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据世贸组织(WTO)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将为3.3%,远低于往年历史平均值4.9%。

外贸实现“开门红”!前两月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外贸是观察一国经济开放及活力的“晴雨表”。

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3.75万亿元,增长10.3%;进口2.86万亿元,增长6.7%;贸易顺差8908.7亿元,扩大23.6%。

“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向好态势,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

不过,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商务部长王文涛也提醒,今年外贸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地缘冲突、全球“超级大选年”等外溢因素,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据世贸组织(WTO)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将为3.3%,远低于往年历史平均值4.9%。

但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外贸发展依托的产业基础、要素禀赋、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出口商品正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我们积极主动开放,进口市场机遇也在扩大,进出口都有很大潜力,外贸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王文涛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吴富林对此表示,未来,将从多个方面推动外贸规模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高。

外贸活力足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总监兼新闻发言人高士旺发现,今年前两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同比增长势头,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家用电器、汽车、通用机械设备等重点行业均实现增长。

“往年春节前出现的进出口小高峰,今年一直延续到春节期间,一些中欧班列、远洋货轮、跨境电商和海外仓依然繁忙;不少企业出国参加展会、开拓市场,家电、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订单好于预期。”王文涛表示。

“外需方面,今年1—2月以来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处于荣枯线上方,结束了此前连续16个月的收缩状态,显示开年外需边际改善。按美元计价,1—2月出口额同比增长7.1%,较上年12月增速大幅加快4.8个百分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在上年同期增速基数有所抬高的背景下,这主要源于今年开年出口增长动能较强。”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从主要经贸伙伴看,我国对东盟、美国、韩国进出口增长。今年前两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932.4亿元,增长8.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8323.9亿元,下降1.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6%。

一个亮点是,1—2月,我国与美国的贸易进出口正增长。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7077亿元,增长3.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0.7%。其中,对美国出口5219.9亿元,增长8.1%;自美国进口1857.1亿元,下降7%;对美贸易顺差3362.8亿元,扩大18.8%。

政策保障充足

谈及今后稳外贸政策部署,王文涛表示,将与有意愿的全球贸易伙伴,深化产供链合作,构建打造包容、有韧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加强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保障,推动便利商务人员签证申领,支持企业开展贸易促进和供采对接。

同时,将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政策,加快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供应链和生态圈。加快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在多双边领域凝聚合作共识,探索合作路径,构建打造包容、有韧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供应链和生态圈。

事实上,早在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中明确提出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围绕这些关键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部署,要求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

吴富林对记者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培育贸易持续发展动力,持续做好大型骨干外贸企业、优质民营企业、外贸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市场主体强信心、添动力。同时,围绕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大对链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帮助企业抓订单、稳订单,加快签约成果转化。加强贸易规则标准对接,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