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宿州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样本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2-23 09:52:25

摘要: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城市的宿州,5年来,凭借敢闯敢干的精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社会心理服务有效运用于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探索提炼出了6种从“心”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法和措施,因材施教,趟出一条“宿州模式+平安建设”“宿州模式+产业化”的新道路,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宿州样本。

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宿州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样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宿州摄影报道

统揽全局,方能举纲张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建议》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下提到“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宿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学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回顾党中央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不难发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自提出伊始,就针对“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站位更加高远,开始面向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在助力平安中国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facd6e6dc6cb19331544740d536120b.jpg

对此,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城市的宿州,5年来,凭借敢闯敢干的精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社会心理服务有效运用于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探索提炼出了6种从“心”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法和措施,因材施教,趟出一条“宿州模式+平安建设”“宿州模式+产业化”的新道路,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宿州样本。

当前,在积极预防和化解个体、群体和社会层面各类问题矛盾方面,宿州已经走在前列。2021年以来,心理服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在60%以上。

预防为主,扎实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从宿州心理服务建设体系伊始,“心灵归宿,幸福之州”的蓝图,就根植在每一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者的内心之中。

赵学东介绍,试点几年来,宿州积极发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牵头作用,把心理服务与矛盾纠纷化解深度融合,针对性“找心症”“抓心药”,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针对当前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存在“人才缺、化解难、易反复”的现实问题,坚持预防为先、早字当头,构建六位一体的“心”源支持和保护系统。

一方面,针对心理服务需求增长趋势,推广心理顾问制度,组建由90名心理专家参与的顾问团队,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引入矛盾纠纷化解程序,并对长期信访偏执人员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建立关系、稳定情绪、查找焦点、改变认知等方式引导信访人员走出误区,解开“心结”,把心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另一方面,利用“所企共建”警民联调模式,推动成立警民心理驿站,探索由警官、人民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的“警民心”联调模式;让“闺蜜团”解纠,全市陆续成立“家事调解闺蜜团”137个,利用女性亲和力优势,致力从心理疏导化解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探索总结出“缓、换、理”三字调解法。

7c9f646b919459ba64c89363a65d205.jpg

针对当前社会压力大、矛盾类型多且易激化等特点,在社区建立“身心健康小屋”,定期组织开展心理读书沙龙、心理情景剧等互动活动,及时发现群众身边遇到的纠纷难题,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调处化解。

截至目前,为群众提供咨询27400余次、团体辅导3000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次。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工作机制,帮助解开心结,走出误区,将矛盾纠纷消解于未然,消灭于萌芽,消释于基层。

化解危机,从源头巧抓心理问题

化解矛盾的同时,宿州也在不断强化阵地建设,建立心理服务云平台、体验中心,开通“12351”“心灵绿洲”等心理援助热线,及时为出现心理困扰的群体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维护公众心理健康及社会稳定。

仅是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的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就包括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12351”“宿州市抗疫心理援助热线”“中高考心理咨询热线”等专业热线;而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宿州市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基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治疗的案例3372人次;自杀干预案例372;心理测量16899人次;心理援助热线的接通4502条;开展团体心理治疗107场次,其中住院患者的团体治疗96次,门诊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11次。

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人员及精神障碍患者,组织网格员、民警、心理服务、医务人员定期入户走访,给予疏解情绪、关心关爱,及时化解危机。建设“平安心居”。根据自愿安装原则,各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为300余户留守家庭安装智能视频系统,定期邀请心理服务人员走访,打造群众“贴身心理顾问”。

bbadb2c4b8fd58432756e2055b30b25.jpg

不仅如此,在电视台,有“心灵有约”栏目;在广播电台,有“夜话宿州”栏目;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助残日”等,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也会开展义诊宣传活动;组织心理专家、志愿者走进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400余场心理健康讲座,200余场团体辅导,受众20万余人,提升大众健康素养。

“当前,我们从源头巧抓心理问题预防,坚持心理素质早培育、心理困扰早觉察、心理问题早识别、心理危机早干预、心理疾患早转疗、心态培育早开展。2023年举办社会心理服务基础人员技能培训、心理危机干预培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风险评估与医学干预培训等工作。提升心理服务专业技术骨干人员技术水平,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王芳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

加强教育,把心理服务与矛盾纠纷化解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宿州进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初,当地有关心理服务方面的人才异常缺乏,社会专业机构寥寥无几,而且,民众也面临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对于心理咨询有误解和避讳。

在这种背景下,宿州不断加大课程培训、加大科普力度。

据了解,聚焦群众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心理服务从业者短缺的冲突问题,宿州开展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基础技能培训,为宿州培养一批具备基础社会心理服务技能的工作者。

王芳介绍,该院牵头成立宿州市心理健康学会,引领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打造了由医院20名国家心理治疗师、22名国家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家队伍;牵头组建200余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同时,组建38人抗疫心理援助热线队伍,形成覆盖全市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此外,加强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大六院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技能培训,260余名调解员取得社会心理服务师资质;开办“社会心理+矛盾调解”实操培训324课时,受训3000余人。

不仅如此,聚焦目前个人危机与社会风险事件突发的问题,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为广大的社会治理工作者“赋能”,让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术方法,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进行基础、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培训,搭建起专业、系统、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梯队,为社会治理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人才的补充,让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的“预防”有了直观的效果。

比如,创新性“剧”模式,通过情景剧,用读、话、说、聊、唱等群众听得懂的话语把较为深奥的心理健康知识说清楚讲明白,给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受益匪浅的心灵感受,把社会心理服务寓教于“剧”。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宿州不断加强对青少年心理援助热线的宣传。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定期科普宣传,心理素质训练、学习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训练及社交训练等活动。开展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针对高发的家庭矛盾,宿州陆续成立“家事调解闺蜜团”,探索总结出“缓、换、理”三字调解法。2023年,全市排查矛盾纠纷635起,成功化解627起,化解率达98.7%。

而文化+心服模式,通过挖掘和运用宿州运河文化、孝贤文化与儒学文化、书画(民俗)文化、三元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服务和培训资源,增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效性,为百姓心理健康发力。

“一个体系的建设是全要素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认为,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该是全人群、全内容、全方式、全要素、全过程的,其内涵和外延都比简单的心理咨询要大得多,包含了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的一些政策。当前,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还在探索中,这些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完善。”赵学东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2024上市公司ESG优秀案例征集及实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