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对冲基金炒作恐慌 推动金价破纪录

作者:叶青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5-14 21:33:39

摘要:对冲基金炒作恐慌 推动金价破纪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 青 北京报道

   4月15日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可谓风起云涌,商品市场经历大幅波动,LME铜价跳水逾10%,NYMEX原油下跌超过11%,ICE原糖价格直接“腰斩”跌穿15美分。只有黄金及农副产品,在金融市场震荡中保持坚挺。
    今年来金价已经上涨13%,5月12日comex金价再创历史新高,涨至1249.2美元/盎司。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在做空欧元和做多黄金,他们已经判断出黄金必然会出现泡沫。
救助计划尚未兑现
及通胀预期致金价上行
    “正如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所说,救助计划并未获得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所有22名成员的一致支持。最好的例证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威州的选举中完败,因选民们不满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援助希腊政策。这一事件对于援助计划的实施起到负面影响,各国政要在实施救援计划前,不得不想想自己的政治前途。”华闻期货汪耀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观察,欧盟的7500亿资金是用来帮助目前以及未来可能发生主权债务问题的欧盟成员,这也标志着欧盟向国际对冲基金表明欧盟打压破坏性投机的决心。但是主权债务问题属于结构性问题,短期欧盟对希腊进行流动性补给可暂时缓解打击欧元的压力,但长期该项政策是否有效的关键还在于相关成员国是否能完善结构改革。受成员国政策变动不一致的担忧的影响,商品市场5月10日电子盘出现大幅下跌,不稳定情况使得金价提升,并且帮助金价隔夜涨至1245美元附近。
    “商品市场价格的不断震荡,使我们失去了方向,特别是铜,上下震荡的幅度实在是太大了,真是快失去方向了,相对而言,黄金的走势一直是稳步增长。”期货投资者王先生向记者述说。他认为,这周的市场震荡太剧烈了,本以为7500亿的资金对市场应该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估计会有长达3天的上涨,可没想到5月10日上午就出现大跌,这时候有种要二次探底的预兆,赶紧做空,结果价格又上去了。市场来回洗盘使王先生失去了方向,直到周二才注意到,原来黄金一直稳步上涨。所以,王先生认为,就目前的情况看,黄金是最稳定的投资工具。虽然目前是最高位,但还是值得持有。正是因为像王先生这类人逐渐增多,资金也从高风险资产转移到贵金属上,进一步说明避险需求推高了金价。
    “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印刷了太多纸币。美国的年度财政赤字达到1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欧盟提出的援助资金总量,意味着市场上又多出1万亿美元的赤字。各国政府用增加货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结果只会越陷越深。”外汇交易员李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纸币,通胀在所难免。为了恢复经济,中国国内的通胀也很严重,人们都在考虑是否买黄金避险。目前,购买量正逐步增多。
避险及投资需求
助推价格继续走高
    据业内人士透露,最近伦敦金交易会员们普遍在准备增加保证金,预计会超过常规的20%的比例,这一举措显示,成员极度看好黄金及白银的后市走势,同时认为,后期市场会有巨幅波动。目前市场基本把黄金的目标位看至1350至1500美元/盎司。
    同时,截至5月13日,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Trust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持有量维持1209.499吨,较一个月前大幅增持近70吨,显示黄金的需求量还是在持续增加。ETF基金增持黄金,说明投机资金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解除缺乏信心。
    “债务问题不可能单靠救援资金就能解决,如果避险情绪不减弱,金价必然会上升到更高的阶段。其运行机制是资金因避险进入黄金市场,推高黄金价格,价格的推高使黄金的避险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使更多资金进入黄金市场。”银河期货张盈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解释。
    随着金价的大幅上涨,国内民众对于黄金的保值性逐步产生了兴趣。5月13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菜百、国华商场,见识市民购买黄金的热情。感觉不像是在买黄金,而是在买普通的商品一样,对于动辄上千的首饰,消费者没有时间去精心挑选,而是看好了,立马就去结账、拿货。由于购买的人实在是太多,整个市场充斥着潮气,但环境的恶劣并没有影响市民购买的热情。
    “现在市场没有什么产品更能起到保值和增值的作用了,原来大家都投资房地产,现在房子成了烫手山芋,投资股市的话更不靠谱。去年5月份我在菜百买了条金手链,当时的市场价是240元/克,现在菜百的价格是298元/克,中间有50多元的差价。我现在都后悔了,要是当初多买点该多好。不过我相信黄金还是会上涨的,等我的股票解套了,我想买一部分黄金作为保值用。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买了大块的金条,该往哪放?”菜百现场,李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