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降薪后再陷裁员风波!ICT市场震荡下行,新华三“节省粮草”提前过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飞月 卢晓 北京报道
不久前刚刚被曝出降薪的新华三又陷入裁员风波。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新华三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且裁员范围覆盖新老员工。这主要源于新华三今年以来业绩增长放缓,且机构对于近两年ICT的市场前景也不太乐观。
业绩遭遇寒潮的ICT企业不止新华三一家,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作为基础设施的ICT行业自然逃不过下滑的命运,企业通过裁减开支来熬过寒冬也成为意料之中的选择,尤其在部分ICT产品出现价格战的情况下,企业想要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更是难上加难。
从高管降薪到裁员
在某职场社交平台,有疑似新华三现员工或前员工透露,新华三随时都背负着业绩和裁员压力,不论是入职3个月的应届生还是老人(员工),全都无差别裁员。(脉脉CEO林凡此前声称,公司点评只开放给现任员工以及前任员工。)
另外还有市场声音指出,新华三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并透露了补偿方案:应届生半年以上补偿N+1,不足半年的补偿N+0.5,老员工补偿N+3,外加50%浮动奖金。
《华夏时报》记者就裁员的具体情况分别向两名新华三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但都三缄其口,截至发稿,均未给出相关回复。
据上述消息称,基层员工接到裁员的电话,是从上个月新华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发布了一封关于高管降薪的内部全员邮件几天后开始的。
11月23日,新华三总裁兼CEO于英涛的一封内部全员信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曝光。于英涛在信中宣布,受行业整体形势影响,公司业绩增长出现了放缓的情况,经过公司管理层审慎评估,为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将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管理举措。
这些举措包括于英涛本人在内的公司中高层干部及高级别员工,将以主动降薪的实际行动,与公司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具体降薪的举措是:个人职级17级(含以上)的干部与员工将主动降薪20%,个人职级16级干部及员工,15级干部将主动降薪10%,执行期自2023年12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公司将根据经营情况决定是否会提前终止或延长。
除了裁员和降薪,今年新华三还被曝出校招应届毕业生推迟入职的消息,对此,7月10日,新华三发出一份《不毁约!新华三关于2023届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的声明》,称招聘的2023届应届生已经全部收到入职通知书,在本次2023届应届生招聘过程中未曾也不会出现任何毁约行为。
裁员和降薪的原因不难推测,内部信已经显示是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企业对近两年的市场状况不太看好,肯定要储存一些粮草提前过冬,将资金和精力用于熬过寒冬,当然这也是受到母公司紫光股份整体状况的影响。
ICT市场进入下行通道
新华三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83年,中间曾历经华为、惠普和紫光这几大股东。
新华三与紫光股份的缘分开始于2015年,彼时,这家公司还是华三通信,紫光股份宣布收购华三通信51%的股权。其后一年,华三通信与紫光华山科技有限公司(惠普在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正式变成如今的新华三。
新华三主要深耕ICT市场。据官网介绍,新华三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智能联接、边缘计算等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同时,新华三也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在ICT市场,新华三有着重要的市场地位。据IDC报告,2022年,新华三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份额达到33.8%;企业级WLAN的市场份额为28%;刀片服务器的市场份额达到 54.8%;路由器的市场份额为10.3%。
不过,正像内部信中说的那样,新华三的业绩增长已经出现放缓,这家公司必须未雨绸缪。
据紫光股份公布的财报,2023年上半年,新华三实现营业收入249.91亿元,同比增长4.87%;实现净利润18.23亿元,同比增长2.62%。而在2022年上半年,新华三实现营业收入238.31亿元,同比增长20.95%;实现净利润17.77亿元,同比增长20.82%。对比可以发现,新华三今年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幅度相较于去年出现了大幅下滑。
这与整个ICT市场出现下行趋势有关。以服务器为例,据Omdia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跟踪报告,由于高成本AI服务器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而通用服务器的更新至少要推迟到2024年,2023年第三季度的服务器出货量同比下降26%,预计2023年全年服务器出货量为1140万台,比2022年下降19%。
新华三的竞争对手浪潮信息也没有逃脱业绩下滑的命运。据财报,浪潮信息今年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1亿元,同比下滑22.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19亿元,同比下滑25.63%。
“整个ICT市场的发展与整体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ICT属于电信基础设施,现在行业内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包括新华三的竞争对手华为、浪潮这些ICT基础企业都在‘卷’,价格上尤其地卷,因为云计算、大数据类的客户发展情况也不乐观,很多处在亏损或者下滑、微涨的状态,这种情况下ICT厂商的业绩自然会受到影响。”王超说。
受ChatGPT大火的影响,今年AIGC给产业链带去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市场对AI服务器的需求大大增长,然而,即便如此,AIGC也没能拯救厂商们的业绩。
对此,王超认为,总体上来看,AIGC的爆火的确给像英伟达、OpenAI这样的企业带去不小的红利,但像新华三这样的ICT企业,目前还没有能力生产高端GPU,AI服务器方面也做不到大量出货,虽然有推出大模型产品,其实只是作为一个防御性的支出,并没有大做特做,想通过AIGC这个概念获得丰厚的回报很难。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