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送往大山的牛奶,让孩子们吮吸出梦想

作者:周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2-05 13:33:14

摘要: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镇,海拔2300米的大山褶皱深处,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因为经常有喜鹊在这里停留,被人们叫作“鹊落”。在鹊落小学,孩子们有自己的“魔法”——一罐牛奶能喝一整天。

一杯送往大山的牛奶,让孩子们吮吸出梦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文梅 北京报道

刚刚过去的11月末,一场公益艺术体验展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成功亮相。国内多位艺术家以“公益影像”为创作灵感,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偏远地区孩子对梦想的坚守和热爱。本次展览中,伊利集团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现场展出了“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启动近7年来的366幅图片和影像资料,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关于梦想守护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由伊利集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2017年启动,致力于“用营养守护孩子的梦想”。截至目前,该公益行动已累计投入1亿元,70余万儿童从中受益。

鹊落小学的“吸管魔法”

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镇,海拔2300米的大山褶皱深处,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因为经常有喜鹊在这里停留,被人们叫作“鹊落”。在鹊落小学,孩子们有自己的“魔法”——一罐牛奶能喝一整天。

2.jpg

鹊落小学的孩子们在用“魔法吸管”喝牛奶

展厅的其中一面墙上向公众揭秘了这个“魔法”。照片中,三个孩童坐在台阶上,他们正用“吸管”喝牛奶——没错,一根根长50—60厘米、直径2—3毫米、颜色各异、随处可见的彩色塑料手工编绳,被鹊落小学的孩子们当作“吸管”。

照片的拍摄者傅成是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获得者,也是伊利集团公益纪录片导演,他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自己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也很惊讶,惊讶于孩子们不用普通吸管,也惊讶于一罐牛奶能喝一整天。直到孩子们告诉他这是刻意为之,“因为普通的吸管很快就把牛奶喝完了,他们想通过这样的‘吸管’让牛奶喝得久一些。”

伊利和鹊落小学结缘于2014年8月的鲁甸地震,当时,6.5级的地震导致鹊落小学大部分校舍建筑受损,伊利进行了灾后捐资援建,将鹊落小学建成为更加安全的减灾示范校园。而后,“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连续多年回访鹊落小学,定期为孩子们带去营养物资,很多孩子也因此第一次喝上了纯正的牛奶。也正是因为牛奶来之不易,“吸管魔法”才在孩子们中间流行起来。傅成告诉记者,自己还亲自试过,“吸起来真的很费劲,但孩子们却很享受”。

3.jpg

傅成(左三)分享自己对公益的理解

在“吸管魔法”之外,傅成还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其他作品。自2019年经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引荐,受邀参与伊利营养2020公益项目拍摄以来,近五年时间里他拍摄了13536张照片、5875条视频:厅厅喜欢吃肉,很乐观,独自一人照顾爷爷奶奶;锐锐喜欢小动物和植物;姗姗会做“花仙子奶”;爸爸得知东东喜欢打篮球,把猪圈改成了篮球场……在山间流淌的静静的生活中,通过镜头,大家看到了孩子们的渴望和向往,也看到了他们的变化,他用“真实”提炼自己的作品特质。

傅成告诉记者,随着伊利公益进入多年,现在的鹊落小学里,喝牛奶已经不再是“稀罕事”了,“校长告诉我,现在孩子们每天都能喝到牛奶。以前这里的人个子矮小,就是因为只有洋芋,导致营养不良,现在孩子们有牛奶喝,长得飞快!我突然觉得,能持续给那么多山区孩子送牛奶是件很伟大的事。”

艺术家的“眼睛”看公益

傅成之外,还有更多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表达对公益的思考。

灯光艺术家、北京2008奥运奖牌“金镶玉”主创设计师刘洋,用“平等”来诠释他的理解。他创作的《每一个世界》,在乡村孩子们踢过的破旧足球外加入旋转的光环元素,并一字排开悬挂在深蓝色的背景之下,寓意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星球”真实而又平等。

4.jpg

雕塑艺术家、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刘宝亮作品的关键词则是“看见”。他为这次展览创作的作品《若有若无》,主体是一个坐在足球上的透明的少年,周围散落着从乡村收集来的孩子们穿过的破旧球鞋。刘宝亮希望大家能通过孩子透明的身体,看见孩子的未来梦想。

5.jpg

世界动画协会中国分会成员何文文出身农村,他深深明白梦想的力量,他用“纯粹”来诠释自己的作品《喊出来,走出去》。只见透明状的儿童雕塑正振臂呐喊,其身体中嵌入着来自山里孩子们上百个愿望的千纸鹤,她似乎是千千万万乡村儿童的代表,在向全世界高喊出自己的梦想。何文文在展品展言中指出,黝黑红扑扑的小脸、清澈天真的眼神和不善表达的羞涩,这大概是我们印象中乡村孩子的样子,让他们敞开心扉或许有点困难,于是我们从乡村里搜集了一些孩子们亲手折叠的千纸鹤,打包装进了象征他们的小小身体,带着他们的心愿走出山坳飞向城市,用行动创作梦想。“这些孩子的愿望简单而纯粹,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件作品将孩子们的愿望传递给大众。”

6.jpg

“我始终都在追求和探索,什么是创作的意义?除了拍摄,有品质的连接也是可以通过创作而产生的一种意义。对于我作为导演来说,影像之外可能更重要。”傅成在他的拍摄记录中写道。用镜头记录公益行动给偏远地区孩子们带来的改变,展现乡村儿童的真实生活,他期待用艺术和公益的碰撞,帮助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用营养为孩子买一张“梦想车票”

“平等”“看见”“纯粹”“真实”,每一个关键词都能在展厅内展示的366幅图片中,找到作品灵感的源泉。

现场,记者还见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中心学校的富校长,他专程赶来看展,在一张照片前驻足许久。照片摄于2018年,学校的足球场上,一个孩子看着一个被踢破的足球发呆。照片中的孩子家庭生活困难,但对足球的热爱不减,后来在六一儿童节当天,他收到了伊利赠送给他的前皇马球星纳瓦斯亲笔签名的足球。富校长直言,正是伊利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公益善举让暂时处于逆境中的孩子感受到,他对足球的梦想被“平等”地对待。

7.jpg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中来,展览还特别设计了可投递“梦想车票”。车票上展示了“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重要的5个站点,参观者可以在展区领取“梦想车票”,并写下给孩子们的梦想寄语,投递到专门设置的“梦想信箱”中,“伊利营养2030”公益项目团队将把这些寄语和祝福带给远方的孩子们。

为探索公益的更多可能性,“伊利营养2030”公益文创“摇摇历”也新鲜出炉。“摇摇历”收集了艺术展中的366幅图片影像,将以“每日一历,每天一图”的形式,向公众诠释公益的力量,把公益行动的温暖渗透一整年。

伊利可持续发展秘书处执行秘书长乔璐是“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的深度参与者,她指出,一念起,万水千山,“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从最初的设想到如今的坚守,在带给孩子们营养支持和梦想关爱的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守护孩子们梦想的行列。未来,伊利愿意携手更多的人,一起去关注偏远地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一起“到梦想里去”,用营养守护更多孩子的梦想。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