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豹研究院医疗行业首席分析师郝世超:创新仍然是医疗行业发展主旋律|聚焦2023华夏大健康论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1-20 15:05:4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燕 于娜 北京报道
11月17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3华夏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金手杖奖揭晓仪式在京举行。本次大会以“ESG数智化 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云集主管单位领导、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医药医疗大健康企业高管、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各方来宾,共同探讨大健康领域的诸多前沿话题。
头豹研究院医疗行业首席分析师郝世超在活动现场表示,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14.9%,在此会诞生许多和银发经济相关的行业赛道,消费医疗的服务边界以及它的受众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诸如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养老消费的拓展逐渐从生存型消费转向为消费型消费。
郝世超指出,通过创新药IND、创新药NDA以及创新器械获批的数量与增速,可以发现两个现象:第一,在中国的环境下创新仍然是医疗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无论是从创新药还是创新器械来看,历年获批的增速都是稳定增长的趋势。第二,创新器械获批的增速为29.5%,高于创新药NDA增速。在器械宽进严管政策以及各项利好红利的推动下,未来创新器械的发展上市路径会更加通畅。
郝世超强调,通过对比全球及中国前十大热门靶点的集中度,中国目前的创新药的创新实力不断提升,但是靶点的发现和研发仍旧以追随为主。在全球的范围内,前十大靶点的研发集中度为7.7%,这个数字在中国是19.4%。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一级市场投融资情况当中可以看到,超过98%的企业分别为制药及CRO、CDMO企业。在整体的适应症方面,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的投融资仍然是热门领域。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药物或者医药估值有回调,创新药企的盈利能力正在重新构建。
通过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看到,部分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制药企业,创新的不断研发投入反映在市场规模中,预计到2027年生物医药在中国医药市场的占比将由现在的27.1%提升至38.9%,并且在2027年生物医药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8900亿元。
另外,郝世超还表示,从2020年6月份至今,三类证获批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整体覆盖领域来看,肺部及心血管目前仍然是AI医疗器械三类证获批的主要适应症,反观宫颈癌、乳腺癌等相关的适应症的占比则较少。通过整体的用途发现,目前国内的AI医疗器械的主要用途仍然还是辅助分诊与评估为主,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将对整体的用途分布有极大的促进。
在AI医疗器械应用当中可以看到从肺癌、乳腺癌、感染性疾病的适应症谱系,再到筛查、诊断、健康管理、康复管理的整个流程,AI医疗器械应用的场景逐渐多元化,预计在2030年譬如像癌症领域肺炎的诊断、冠心病的诊断、骨折的诊断这四个领域在2030年的市场增速有望超过60%,特别是在癌症领域的AI医疗器械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郝世超同时指出,在2022年,中国的主要商业保险的结构是呈现沙漏形的结构,存在个人支付比例较高、商保渗透率较低、医保支付压力较大的痛点。通过对于高于全国平均的省市的保险密度以及保险深度研究发现,北京的保险密度是最高的,达到了12,000余元每人,再保险深度上各个省市的差异并不是特别大,反映出商业保险整体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程度呈现相关性。预计在2030年,商业保险有望成为中坚力量,这是由于支持政策逐渐落地所驱动的。在中国的保险密度和深度在2012—2022年间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并且逐渐接近全球的平均水平。未来在发达省市当中商业保险对应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