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终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15 20:32:00
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
简单地看,2002年起全球经济大体已可明确区分为金融和实体经济两部分。前者为过松的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体系所催生,后者在发展中国家高速成长中创造了大量财富,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新兴市场的很多财富并非为本国经济所消化,而是更多直接或间接地流向了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即前者。由此,结合当时低位的商品价格,银行系统中滞留的货币随着金融杠杆的泛滥应用而大大加快了流通速度。
上一个经济周期中,全球各种资本市场的空前膨胀实际的驱动因素是低实际利率和宽松信用下的高增长,那么自去年秋天最后的狂潮过后,这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成就了大量虚幻财富的信用体系终于轰然崩溃,短短几个月内,借不到钱的不仅是企业,甚至是银行,乃至国家!冰岛、匈牙利、乌克兰、白俄罗斯、阿根廷、巴基斯坦、越南,这个名单还可以写很长……
回到股市,很多投资者在绝望之余肯定会困惑:在对公司与经济未来成长性缺乏信心的背景下,股票价值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也许市盈率不看也罢,因为如果对宏观经济方向都难以把握,又何从谈起预测公司盈利?再深想一步,在高度的风险厌恶环境中,股票资产往往被以抵押品的形式作为偿付工具,因此,股票价值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现金流的信心直至所在国家央行的信用支撑能力。因为底线是,所有资产的价格无不反映一国央行的信用与最终偿付能力,无论是体现在提供最后的借贷支持还是提供流动性上。那么问题出现了,美国坐拥世界货币主人之利,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提供信用,泛滥的美元既可以支撑美国亿万消费者透支未来的生活态度,又可以堆起数字大到常人无法有效认知的救市计划,简直无所不能。
相信尽管业内各种各样的争论很多,但大多数理性的投资人已经意识到,一个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中国人大多明白盛极而衰的道理,也许心态会容易放平和些,但超级大国的当局者却未必甘愿这么想。当美利坚的领袖们开着残破的列车从财富梦的顶峰俯冲而下之时,他们一路上首选的不是想办法减速,让乘客下车,而是赶快掏光车上所有人的积蓄来补充零件,逻辑是 ——如果硬着陆无法避免,那就把车修得结实些, 只要车还开动一刻, 列车长的工作就有价值!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