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泳”往直前!盲人姑娘李桂芝获江苏首金背后的故事|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0-24 22:54:46

摘要:李桂芝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下一步,她将备战2024年巴黎残奥会,争取打破自己的最好纪录。

在“黑暗”中“泳”往直前!盲人姑娘李桂芝获江苏首金背后的故事|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李桂芝和教练张鸿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杭州摄影报道

李桂芝自己都没想到,会拿到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江苏省的首金。

10月23日,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李桂芝在女子50米自由泳-S11比赛中,获得该项目金牌,并打破了亚残运会纪录。

据记者了解,李桂芝来自江苏宿迁泗洪县,这也是本届杭州亚残运会,江苏省残疾运动员夺得的首枚金牌。

不过,李桂芝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她对自己此次的成绩和表现不是很满意,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参加国际大赛,在家门口参赛的感觉真好,到哪都是中国人,到哪都能听得懂话,感觉特别踏实。”李桂芝说话的声音很小,但就是这个面部清秀、有着甜美笑容的姑娘,一直用内心的坚韧与自己的悲惨命运对抗。

李桂芝在颁奖台上.jpg

李桂芝(左二)在颁奖台上

被游泳改变的命运

1993年7月,李桂芝出生于宿迁市泗洪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由于家族遗传,其自幼双目失明,加之她已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孩,上有两个和她一样先天失明的姐姐,小桂芝出生没多久就被亲生父母送给了别人。

不过,送的不是旁人,是她的大伯。那一年,她一岁。而大伯已是61岁。

小桂芝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大伯大娘非常疼她,甚至,每次她和姐姐闹得不愉快的时候,就算是她的错,大娘也只打姐姐而不舍得打她。在她的认知里,大伯大娘就是爸爸妈妈。

七岁,本该是上学的年纪,但小桂芝只能待在家里,“每天听着他们上学放学的声音,我的心里很失落,如果我能和他们一样去上学,那该多好啊!”

爸爸妈妈(即大伯大娘)看出了她的心思,在找了几所幼儿园被拒之后,终于有个亲戚的幼儿园接收了她,小桂芝终于可以上学了。

就这样,别的小朋友看书,小桂芝就捧着书放在鼻子上闻,她很喜欢那种味道,直到现在,桂芝拿到一本书后,都会习惯性地放在鼻尖闻一闻,“每次闻到书本上特有的味道,都会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在一家幼儿园里,老师在台上讲着故事,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看书,只有一个小女孩,一边听,一边趴在书上不停地闻着书的场景。”

对于小桂芝而言,那段日子就是“岁月静好”。

然而,就在小桂芝读幼儿园的那年秋天,妈妈生病了。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为了给妈妈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但妈妈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

很长的一段时间,小桂芝都没能见到妈妈,邻居告诉她,“你妈妈走亲戚去了,过段时间就会回来的。”

就那样,小桂芝盼啊盼,等啊等,她好想妈妈啊!一年,两年,三年,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渐渐地,她明白了,以后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妈妈去世那年,小桂芝只有八岁。

妈妈走了以后,小桂芝再也没有去上过学。没有了妈妈,就没有人帮她洗衣服,没有人帮她洗澡洗头,天冷了,再也没有人催着她穿棉袄啦!爸爸每天都下地干活,早出晚归的,有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

14岁那年,桂芝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这位普通的农家姑娘不光听话,而且很胆大。2008年,当泗洪县残联动员她学习游泳时,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教过残疾人体育的教练都知道,在盲、聋哑、肢残等几类残疾人中,就数方位感弱、又看不到教练示范的盲人学动作最难。

“每次当我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想着,瓦房!瓦房!瓦房!人,必须有动力才能向前进,我爸爸就是我的动力。”桂芝说,只要想到爸爸还住着草房子,还在三十八九度的太阳底下干着活,自己就觉得训练这点苦根本算不了什么——她希望未来能让爸爸住上瓦房。

为父亲而战,为祖国而战

就这样,全盲姑娘李桂芝,硬是用她那超强的灵性、悟性和吃苦、肯练精神,很快学会了较为规范的数种泳姿。并且进步神速,拿下了许多国内重要赛事奖项。

2008年,在江苏省残疾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上,夺得女子S11级50米、100米自由泳和100米仰泳两金一银;2009年便顺利入选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并参加当年全国残疾青少年游泳锦标赛,获得女子S11级50米和100米自由泳两项亚军;2010年4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又获女子S11级50米和100米自由泳两枚铜牌;2010年8月,在江苏省第八届残运会上,其先后夺得女子S11级50米、1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

2011年10月,在全国第八届残运会上,李桂芝凭借规范的技术动作和顽强的毅力,相继摘得了女子SB11级100米蛙泳,S11级50米、100米自由泳和S12级100米仰泳两金两银,这不仅终结了江苏省及其家乡市、县有史以来,从无盲人游泳队员在全国残运会上夺金的历史,也为其在当年秋末成功入选国家残疾人游泳队奠定了基础。

为了李桂芝的成长,数位教练给予倾心指导,江苏省及原籍地宿迁市残联、泗洪县残联和承训地苏州市残联、常熟市残联及体育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均给予了多方面关心和帮助,为她落实了就业单位,解决了训练、生活、工作上的一系列困难,使她无后顾之忧地进入国家队,竞技状态更趋稳定。

2012年伦敦残奥会,李桂芝首战奥运,获得一银一铜。

拿到奖金,桂芝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镇上给爸爸买了套房子,但种种原因,爸爸生病去世,最终还是没能住上女儿给他买的房子,这也成了桂芝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泪别父亲,桂芝归队。那时的她,唯有一个目标——里约残奥会金牌。伦敦残奥会错失金牌后,父亲就鼓励她要拿金牌,她希望用这块金牌告慰天堂里的父亲。

然而,正在备战里约残奥会的李桂芝训练时一脚踩空,导致右脚小脚趾骨折,医生建议术后至少休息3个月。这几乎是宣判了她将失去里约奥运的机会。

谁都没有想到,仅仅20天后,李桂芝自己用塑料袋将右脚裹起,就下水训练了。为了赶上队友,李桂芝每天加时训练1至2个小时,别人吃饭休息时,她依然在泳池训练。教练们都说,她的坚强已经远远超过了23岁的年龄。

2016年9月13日凌晨5:15,在里约举行的第15届世界残奥会上,李桂芝以30.73秒的成绩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勇夺女子S11级50米自由泳冠军!

对父亲的承诺,她做到了!

为了表彰李桂芝,2012年,江苏省政府给其荣记一等功;省总工会授予其“五一劳动奖章”;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分别授予其省“新长征突击手”、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李桂芝获S11级100米仰泳铜牌、50米自由泳银牌、100米自由泳金牌。

李桂芝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下一步,她将备战2024年巴黎残奥会,争取打破自己的最好纪录。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