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亚运,同样精彩”!44个国家和地区共赴杭州亚残运之约|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杭州报道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10月22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开幕。本次亚残运会有亚洲44个国家(地区)的近5200人参加,其中运动员3100多名,随队官员及辅助人员2000余名,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亚残运会。
对于主办城市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更是一次城市能级提升,杭州正奋力将自己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浙江省省长、杭州亚残运会赛事总指挥部指挥长王浩在杭州亚残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全体会议上表示,办好杭州亚残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重要指示精神的应有之义。要铭记殷殷嘱托,强化政治担当,以“归零”心态再出发,把亚残运会办好办出形象,确保“两个亚运,同样精彩”,以“浙江之窗”彰显“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少”的鲜明特色,以“浙江之窗”全方位展示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巨大成就。
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世界,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站在亚残运会这扇“窗”前,中国呈现出了残健共融、平等尊重的浓厚氛围,同时,还将让世界充分领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全方位展示开放、文明、富强的国家形象与负责任、肯担当、有能力的大国风范。
一次城市能级的提升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闭幕,亚残运会进入倒计时,杭州在组织运行体系、场馆设施、服务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工作转换。
据记者了解,杭州亚残运会设置杭州拱墅、西湖等8个赛区,在19个竞赛场馆中,有2个竞赛场馆是亚残运会独立使用,其余17个亚残运场馆则是与亚运会共享,在亚运会赛后进行转换。据介绍,目前19个竞赛场馆的固定无障碍设施已经全部完成,并经过验收和测试体验。转换期工作主要针对临时无障碍设施的搭设和安装,涉及的区域包括抵离、通行、观赛、颁奖礼仪、新闻发布、运动员休息室、运动员服务区等。
亚残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盛会,更是一次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契机。除了赛事侧19个竞赛场馆紧锣密鼓筹备外,杭州在城市侧开展了“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保障亚残运会顺利举办。
记者了解获悉,三年以来,杭州改造提升了14万个无障碍点位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对亚运场馆、亚运村、定点酒店以及机场、地铁、火车站等1800多个项目开展竣工前体验督导;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121个,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1.5万户。
为了让残疾人出行有爱无“碍”,杭州已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盲道3000余公里、缘石坡道2.9万处、城市人行天桥地道50座、无障碍公厕1600余座,实施老旧小区电梯改造1000台,建成“红色阵地”无障碍示范点260余处、公交站台3500余处,推出300辆无障碍巡游出租车,打造了以西湖、良渚、运河等世界遗产为核心的5条无障碍旅游线路。
同时,杭州全力推进政府网站、办事窗口、公共服务机构网点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创新研发“无障碍服务在线”平台,可提供无障碍交通出行、24小时智能在线手语翻译、无障碍旅游、观影、生活、检察院无障碍公益诉讼等一站式集成服务,有效破解特殊群体出行难、沟通难、融入难等问题。
10月14日,杭州亚残运会抵离服务全面开启。作为官方抵离口岸,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当日迎来菲律宾、印度、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亚残运会赛事相关人员。
为使残疾人运动员“一路畅通”,杭州机场构建全方位的无障碍出行环境,T4设置2500米的无障碍盲道、1200米无障碍坡道、258台无障碍电梯,涵盖停车位、盲道、轮椅坡道及低位服务柜台、轮椅通道、标识标牌等13个分项。安检区域设置4间临时非公开检查室、2间假肢维修室,配备座椅、助行器、检查床、防尘义肢袋等设施设备,为特殊旅客提供温馨周到的私密检查空间。
“我们始终坚持与亚运会一样的理念、一样的标准、一样的状态,把情况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把准备做得更充分一些,确保各项筹办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赛事总指挥部抵离指挥中心副指挥长李俊表示,杭州机场根据亚残运会抵离流线设置,进行无障碍设施、引导标识、服务流程等方面的转换,让旅客和赛事人员抵达后就能感受到杭州的城市温度和浓厚的赛会氛围。
体育,成为搭建起“残健共融”的桥梁。亚残运会不光提升了杭州的无障碍环境水平,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大量体育场馆和训练设施的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提高了省内的体育水平和竞技水平。
一场充满爱和温暖的运动盛会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于10月22日至28日举行,共设射箭、田径等22个大项、564个小项。亚残运会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充满爱和温暖的运动盛会。
据记者了解,全球有超过10亿残疾人,约占总人口15%,其中有6亿在亚洲。杭州也有50万残疾人。事实上,很多亚残运会比赛项目,比如射箭、田径和轮椅击剑等最初都是用于帮助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和消遣。残疾人既是亚残运会的主角,也是最好的观众,他们看到的是鼓舞和激励。看一场精彩的亚残运会,将有助更多残疾人参与体育、康复健身、融入社会。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的前身为“远南”运动会,全称是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从1975年至2006年,“远南”运动会共举办了9届,成为亚洲、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残疾人体育盛会。我国于1984年加入 “远南”运动会联合会,组团参加了7届 “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了连续6届金牌、奖牌总数第一的优异成绩。
2006年11月,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联合会与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重组,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更名为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简称亚残运会。
2010年12月12日至12月19日,第一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广州举行。据记者了解,此次亚残运会的申办工作正式启动于2006年11月2日。当天,由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远南震撼之旅——梦圆2008奔向2010,第九届‘远南’运动会火炬中国传递暨中国残奥励志万里行”广州站活动,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这是在广州市已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基础上,借“远南”火炬中国传递的契机,申办2010年亚残运会,开创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同城同年举办的先例,申办工作展示了我国人权保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成果,让世界了解广州,让广州走向世界,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广州亚残运会上,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19个竞赛大项的比赛。在比赛中,中国代表队获得185枚金牌、118枚银牌和88枚铜牌,总奖牌数为391枚。
2014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第二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韩国仁川举行,比赛项目在20项残奥会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羽毛球、保龄球、轮椅舞蹈3项非残奥会项目。在此次亚残运会上,中国代表队获得174枚金牌、95枚银牌、48枚铜牌,共计317枚奖牌。2018年10月6日至10月13日,第三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18个大项比赛。中国代表队斩获172金、88银、59铜,共计319枚奖牌。
从2010年到2023年,跨越13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再次来到中国。今年10月22日至10月28日在杭州举行的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为第四届。杭州亚残运会竞赛项目已确定设置22个竞赛大项,预设小项564个。相比上届亚残运会,本届比赛增加了赛艇、皮划艇、围棋、跆拳道及五人制足球项目。
记者同时了解到,杭州亚残运会口号“Hearts Meet,Dreams Shine”(心相约,梦闪耀),与杭州亚运会口号“Heart to Heart,@Future”(心心相融,@未来)在核心内涵和整体风格上和谐呼应。杭州亚残运会的会徽,呈现了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运动员奋勇向前的姿态。杭州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它身上融合了杭州历史人文和科技创新,也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企盼。
以体育传递友谊,以文化凝聚力量,以交流共筑和平。杭州亚残运会圣火已经燃亮夜空,必将凝聚起残健共融、同向未来的磅礴力量,共同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