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 将实现22个大项全项参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0-12 12:01:18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随着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闭幕,杭州也从亚运时间转入亚残运会时间。
10月11日,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下称“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代表团团长、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出席并讲话,代表团执行团长、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主持成立大会。
“残疾人体育在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杭州亚残运会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残疾人事业进步成就、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程凯在讲话中要求,中国残疾人运动员要顽强拼搏,努力在“家门口”取得好成绩,面对强手,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超越自我,共同进步;要精心组织,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备战明年巴黎残奥会打下坚实基础;要展示风采,扩大交流和增进友谊,为亚洲的团结合作做贡献;要周密部署,做好训练安全、参赛安全等工作;要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杜绝兴奋剂,确保干干净净参赛。
周长奎要求运动员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残疾人体育精神,在杭州亚残运会上赛出水平、为国争光;要严格遵守参赛规则,文明参赛,展现新征程中国残疾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代表团临时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协调,周密做好参赛队伍的管理服务,确保此次参赛顺利圆满进行。
中国残奥委员会秘书长、代表团副团长赵素京介绍了代表团基本情况,副团长尤亮宣读了成立代表团临时党委的批复。运动员代表文晓燕、教练员代表陈琦在会上发言。中国亚残运代表团团部人员和游泳、轮椅篮球、举重、田径等项目参赛运动队代表现场参会,代表团其他队伍通过视频参加了会议。
运动员代表省份最多的一次
残疾人体育是体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11天后,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将于在杭州隆重开幕,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据记者了解,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将于2023年10月22日至28日在杭州举行,共设射箭、田径等22个大项、564个小项。中国亚残运代表团共计723人。代表团运动员439人,包括男运动员221人、女运动员218人,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年龄26.5岁,年龄最大的是乒乓球运动员高延明 58岁,年龄最小的是国际象棋运动员杨亦潇13岁。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全部22个大项、397个小项的比赛,参赛的总体目标是取得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赵素京表示,本届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有如下特点:一是全项参赛。本届运动会我国代表团将实现22个大项全项参赛,报名参加564个小项中397个小项的角逐,重点项目为田径、游泳、乒乓球、轮椅击剑、举重、羽毛球、自行车、射箭等8个项目。二是运动员构成具有多样性。运动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亚残运会以来,运动员代表省份最多的一次。三是参赛项目与巴黎残奥会紧密相关。参赛的22个大项中有12个大项是巴黎残奥会的资格赛或积分赛,其中田径、游泳、自行车、射击为巴黎残奥会资格赛,举重为世界排名赛,硬地滚球、盲人柔道、乒乓球、轮椅网球、羽毛球、跆拳道、轮椅击剑为巴黎残奥会积分赛。中国代表团已获得田径、游泳、射击、射箭、皮划艇、赛艇、盲人足球、盲人门球男女队、坐式排球女队9个项目10支队伍的巴黎残奥会资格。
除此之外,相比以往代表团,本次参赛运动员的学历水平明显提升。记者了解获悉,运动员中有汉、满、蒙古、布依、彝、维吾尔、苗、水、白、侗、藏、撒尼、畲族等12个民族。运动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有247人,占运动员总数的56%。
中国残联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目标是:代表团规模与东道国地位相适应,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取得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确保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两个亚运,同样精彩”。
在备战工作中,中国残联将巴黎残奥会和杭州亚残运会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双备战”“双胜利”。一是获取更多参赛名额。今年共派出29个团组出访参加国际赛事,获得214枚金牌,173枚银牌,147枚铜牌,争取资格,锻炼队伍,提高水平。二是突出重点抓备战。田径、游泳等8个项目为我国重点优势项目,在工作力量、经费保障、赛事安排、出访频率、器材装备保障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三是毫不放松抓好反兴奋剂工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兴奋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讲政治高度,确保反兴奋剂工作零差错,干干净净参赛。四是不断提高国家队保障和服务水平。发挥“全国一盘棋”优势,全力做好国家队服务保障工作,残联系统全力协调解决好国家队人员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全力备战,为国争光。
续写残疾人体育辉煌
亚残运会是全亚洲残疾人的体育盛会,是展示残疾人顽强拼搏、乐观进取精神的舞台,是增进亚洲人民友谊的桥梁,是展示国家综合国力、文明程度、人权保障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康复健身,享受快乐,超越自我,融入社会。
“我是轮椅篮球女队教练陈琦,能够入选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多年来,我们与残疾人运动员同呼吸、共命运,亦师亦友,携手拼搏、同舟共济。”轮椅篮球女队教练陈琦在成立大会上表示,他们将关心、爱护残疾人运动员,与全队同志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安排好运动员的参赛和生活。并且,做好赛前的准备工作,周密策划,精心组织指导好每一场比赛;以身作则,尊重裁判,遇事冷静,处事慎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个运动员的积极性,使竞技、战术水平达到最佳状态,争创优异成绩。
作为即将出征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家门口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他们同样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们将顽强拼搏,赛出成绩,赛出水平,赛出精神,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同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服从教练员的安排,科学合理地打好每一场比赛。严格遵守反兴奋剂相关规定,干干净净参赛。”田径队运动员文晓燕信心十足地表示,运动员们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状态,克服一切困难,在亚残运会赛场上,为伟大的祖国升国旗,奏国歌,回报祖国和人民对8500万残疾人的深情厚谊,“请等待我们的胜利捷报吧!”
32岁的四川姑娘魏怡是一名残疾人举重运动员,肢体一级残疾,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亚残运会。
4岁时的一场大火,导致其双下肢烧伤,自此与轮椅为伴。十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她接触到了举重,在她看来,那是改变她命运的稻草。为此,训练再枯燥、手臂再疼痛,她依然咬牙坚持,任由泪水从脸颊滑落。
32岁的魏怡双手布满老茧
如今,经过十年的磨炼,魏怡在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2022年世界残奥举重亚锦赛等多个赛事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同时,魏怡从一次次比赛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作为一名残疾人,我们内心多少都会有些自卑,但是,体育让我感觉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让我明白自己也可以发光发热,体育让我变得更加阳光向上。”魏怡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作为一名首次参加这种全亚洲大型运动会的运动员,她将全力突破、争得第一,并且,全力备战明年的巴黎残奥会。
残疾人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用顽强拼搏把一个个美好梦想变成现实,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据记者了解,东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五次高居金牌和奖牌榜榜首;北京冬残奥会上,又赢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中国式人权保障的显著成就。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越来越多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融入社会生活,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