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一债难求”!新一轮的城投债资产荒来了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0-11 19:58:2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明会 冉学东 北京报道
近期城投债市场再度火爆,记者所在的多个城投债信息交流群又活跃了起来,和高收益城投债有关的报价备受追捧。
来自国信宏观固收研究的统计显示,10月10日,城投债成交依然非常活跃。分地区来看,山东省、重庆市、河南省等地成交热度很高。
自今年8月以来,城投债认购倍数明显抬升,即使有的城投债发行利率一再下调,但市场认购热情仍持续升温,有的城投债认购倍数甚至超过了70倍。
多位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当前多因素推动此轮城投债认购潮。自今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各地陆续推出特殊再融资债券,这也让城投“信仰”依然坚挺,城投债凭借其信用优势及收益率较高的特点再次赢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城投债上演现实版“狂飙”
虽然存量债务规模高达1600多亿元,同时还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但这丝毫不影响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津城建”)在投资者眼中的魅力。
今年8月,津城建凭借多个超70倍的城投债认购倍数成为城投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再次点燃了市场对城投债的热情。其发行的“23津城建SCP051”“23津城建SCP052”“23津城建SCP053”在一级市场中相继获得70倍、74倍及79倍的高额认购倍数,而在二级市场,津城建信用利差大幅收窄369.44BP,机构抢配热情高涨。国海证券分析认为,“津城建”的大火进一步带动区域的信用修复,天津整体信用利差收窄304.75BP,区域主体债券发行情况整体有所好转。
随着天津城投认购的火爆,城投债市场发行进度也逐步加快。
来自Choice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城投债发行量为15085亿元,环比增长7.09%。净融资规模为3420亿元,环比增长4.22%,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均有所回升。
此外,在发行成本方面,三季度城投债发行利率为4.04%,较二季度下行35BP,发行成本下降。
从成交的地区分布来看,三季度城投债发行主要集中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省和四川等地区,市场成交规模合计超70000亿元,其中江苏省成交规模超万亿元,浙江、山东成交规模均超5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9月份城投债累计发行规模超5805亿元,环比8月有所减少。依据企业预警通城投口径,9月城投债净融资1346亿元,环比减半。此外,9月各省、直辖市的城投债发行加权平均利率在2.61%至5.67%之间(含下属辖区)利率区间环比上月缩小。依据国内评级公司披露的最新城投发债人主体评级,大部分地区发行人主要集中在评级AA及以上,仅4个地区有评级AA-及以下城投发债。
多因素推动认购潮
城投债缘何再现“一债难求”?
天使投资人郭涛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市场再次抢购城投债的原因主要安全性、利率差异和政策因素等多个方面。
“一方面,城投债作为一种地方政府债务,通常由地方政府的信用作为担保,因此被视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投资选择;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不同种类的债券利率存在差异,城投债的利率相对较高,这也成为了投资者抢购的原因之一。尤其在低利率环境下,城投债的高利率显得尤为吸引人。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对于地方债务的管理更加严格,加强了对城投债的监管。”郭涛如是说。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补充道,当前市场出现了“资产荒”现象。他表示,“当前银行资金淤积,许多投资者都在寻找优质资产进行投资,而城投债作为一种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自然成为了投资者的抢购目标。”
他同时表示,“近期城投债的发行规模持续下降,形成了供给缺口,这也使得投资者对城投债的需求更加旺盛。”
当下,城投债正成为不少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在9月底举办的2023第六届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上,安佑基金总经理何玉涛谈到了对把控投资风险的重视。他提到,在股市不断承压的过程中,板块轮动较快,热点相对较散,很难形成持续的长期投资环境,叠加大家对经济的悲观预期,致使操作难度加大。
在此之下,安佑基金将视线瞄准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相对友好,通过实际运行,我们发现纯固收策略要好于固收+策略。”何玉涛如是说。
“比如今年的天津城投,交易机会比较明显,带来了较好的波段机会。可以总结为,严格筛选+充分尽调+内评体系=价值投资+规避风险。”
何玉涛认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提出,致使城投债的性价比凸显,从无人问津到一票难求,城投信仰进一步增强,固收的火热趋势四季度有望延续。
不过,专家也提示,投资者在投资时需注意风险评估。
“目前,城投债违约的风险依然很低,但在政策引导打破兜底预期、城投平台资源整合及转型过程中,不同城市的信用风险分化明显。”郭涛认为,总体来说,目前城投债违约风险整体可控,但是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进行选择,谨慎对待。
袁帅也表示,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地方政府财务状况和相关政策变化,提醒投资者“要警惕部分债券估值偏高、部分城投公司资质偏弱的风险”。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