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多项残疾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成为近五年受表彰最多省份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8-09 09:49:38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
7月30日上午,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济南开幕。省委书记林武、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出席。
林武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指出,山东省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完善政策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持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推动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站在新的起点上,全省各级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牢正确方向,大力推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平等分享发展成果,奋力开创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过去的五年,是山东残疾人事业发展历程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山东省各级残联组织增强残疾人社会保障能力,深化残联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不断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省残疾人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残疾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这五年,山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残联组织政治性更加凸显。始终把残联组织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五年来,山东坚持精准帮扶,全面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出台全国首部残疾预防和康复地方性法规《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18.8万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为33.7万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11.5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坚持普惠加特惠,残疾人社会保障网更加密实,55万名残疾人享受低保,12万名残疾人享受特困救助,18.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临时救助,144万名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126万名残疾人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补贴,18.5万名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为218.19万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137万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总量位居全国首位,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680.4万人次,适配辅助器具80.1万人次,康复救助残疾儿童20.9万人次;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48%,为3694名残疾大学生发放励志助学金;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十大行动,全省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20万人,“帮富”“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安置8.7万人,“一人一策”帮扶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3503人,越来越多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将扶残助残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大局,评选表彰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山东省35人、20个集体受到国家表彰,是受表彰最多的省份。开展先进事迹宣讲300余场,营造了理解、关心、支持、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这五年,山东坚持延伸融合畅通,残疾人工作基层基础更为坚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群团改革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残联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推动将村(社区)残协建设纳入村“两委”换届工作总体安排,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全覆盖。推动把残疾人服务列入乡镇(街道)、村(社区)职责任务清单,纳入网格化管理服务,打通联系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在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社区建设“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1638处,就近就便为2.8万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常态化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等服务,着力打造融合各方资源的基层残疾人服务平台。省市县三级建成康复托养服务设施145处,确定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611家,省康复研究中心(省康复医院)、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实现平稳快速发展,覆盖城乡的康复服务网络基本建立。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创新开展网络众筹,募集款物2.65亿元。加快智慧残联建设,推行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残疾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11项高频助残事项。建立执行理事会与专门协会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倾听各类别残疾人的心声。
重点完成“一二三四五”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山东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区域、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为明显;残疾人就业整体质量不高,增收致富渠道不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体不足,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不能有效满足残疾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尚未完全普及,残疾人融入社会还不充分,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还不够广泛等等。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
今后五年,山东省残疾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努力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作出新贡献。重点完成以下目标任务:瞄准“一个目标”。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现代化迈进;推动“两项立法”。推动山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特殊教育立法,为残疾人获得更强发展能力、更加便利生活环境提供法治保障;推进“三大建设”。推进省盲人按摩医院建设,加快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二期项目建设,支持康复大学建设,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设施和人才支撑;完善“四个机制”。着力完善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着力完善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水平;着力完善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机制,推动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着力完善全方位的社会动员机制,凝聚起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办好“五件实事”。康复救助残疾儿童20万人次,给千万家庭带去希望;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15万人,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托养照护残疾人15万人次,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万户,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为50万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
同时,全面开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着力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上、促进就业增收上、康复服务提质增效上、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强化权益保障上创新突破。
今后五年,山东残联将勇担使命开新局,砥砺奋进建新功,全面开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