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黑暗中向阳奔跑,成为别人的“光”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8-02 19:36:33

摘要:她双目低视,却痴情奔跑;她身处黑暗,却成了别人的光。

她在黑暗中向阳奔跑,成为别人的“光”

比赛中的王玉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她双目低视,却痴情奔跑;她身处黑暗,却成了别人的光。

37岁的王玉芹,是山东德州市禹城市人,曾是一名盲人运动员。记者采访到王玉芹时,她正忙于德州市残疾人青少年训练营队员的遴选和训练工作。

如今的她,担任着德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德州市盲协主席、禹城市政协委员、禹城市盲协主席等职务,还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体育先进个人”“山东省十大自强模范”等,并获得“全国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亚洲体育奉献奖”。

农村姑娘一路跑成世界冠军

王玉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出生起,就没有清晰地看过这个世界。

家庭的窘迫和身体的残疾,没有让她自暴自弃。王玉芹从小就刻苦学习,即便是在普通小学,每学期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由于视力较差,后来还是转入盲校学习,但是当班长、评“三好”,一直到大学。

不怕吃苦是王玉芹家的优良家风。从开始的一贫如洗、负债累累,到今天的衣食无忧,爸爸常对王玉芹说:“人必须得先吃苦,才能后享福。”她也认为这是不变的真理,并一直继承发扬着。

2005年秋,王玉芹正在上高一,山东省残联派教练去学校选拔运动员,王玉芹被教练看中,11月份她进入山东省田径队,开启了正规系统的训练。由于没基础、底子薄,王玉芹每次训练都是跑得最慢的那一个。不甘心、不服输的她开始给自己加课。冬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几圈跑下来,头发上沁出的汗水凝固成一根根小冰柱,手和脚都生了冻疮,在疲累和压力下,王玉芹熬过了人生中最冷的一个冬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凭着不怕吃苦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2010年,王玉芹被选入国家队,进行为期45天的亚运会前的集训。

不过,王玉芹告诉记者,参加集训并不意味着就能参加亚运会,在训练结束前还有一次最终考核。

更关键的是,王玉芹擅长的项目是800米和1500米,可就在2010年的亚运会预选赛上,根据立项要求,女子中长跑项目一律取消,王玉芹临时被迫改为200米和400米的短跑项目。长跑转为短跑,这不仅是项目的转变,更是技术与思维的完全改变。

短跑要求的是力量、速度、爆发力,王玉芹内心非常忐忑。

教练看出了她的心思,主动找她谈心,“凭我多年经验,你是很有潜力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挖掘出来。我有信心,让你在这45天里有突飞猛进的进步,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一定行。”

教练的一席话给了她强大的动力,王玉芹对待训练也更加积极认真。成绩的不断提高让她顺利通过了考核。最终,王玉芹一举夺得两枚金牌,站在了亚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每个运动员都有一个奥运梦,王玉芹也全力以赴奔向她心中的“终点线”。与她一起作战的还有队友们,她们组建了国内首支盲人女子接力队,剑指里约奥运会。

可就在2015年的田径世锦赛(奥运会达标赛)前,王玉芹的膝盖副韧带损伤,她只能带伤训练。当时,除了接力,王玉芹还有三个单项要参加,且都在接力开赛之前,可伤势愈加严重,考虑再三,她最终决定弃权单项——她不想因为个人让大家的努力付诸东流,不想因为自己让团队失去夺冠的机会。

世锦赛时,王玉芹与同伴们站在领奖台上。.jpg

2015年田径世锦赛,王玉芹与同伴们站在领奖台上。

最终,王玉芹的团队战胜了巴西队,为中国赢得了一个奥运会参赛资格。站在领奖台上,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响彻天空,王玉芹泪流满面,这块金牌饱含了她的汗水与泪水。

成为别人的 “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王玉芹也有令自己遗憾的事。

由于伤病困扰,2015年,王玉芹选择退役回基层,发挥自身特长做了一名教练,她要把梦想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多年积累的丰富训练和比赛经验,为她的执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王玉芹带领四名运动员经过20天的训练,参加了山东省首届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2018年,她又带队参加山东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9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 2022年山东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德州市代表团共获得11枚金牌,而她所带的田径队就独占10枚,另外还获得了6枚银牌,7枚铜牌。

成绩和荣誉是对王玉芹的肯定与鼓励,同时,她也感到自己的责任还很重——还有更多的残疾人兄弟姐妹需要她去服务。

近年来,王玉芹将工作重心转向建立运动员人才储备库,她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评定,在12到20岁之间的残疾人中筛选出100多人,针对比赛项目,按照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建立了运动员人才储备库。

不过,由于山东禹城市没有相应的专项训练经费,作为禹城市政协委员,王玉芹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增加残疾人体育训练专项经费预算建议》的提案,同时她积极联络公益组织、公司企业,争取通过捐款或赞助来维持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她要用梦想之光照亮运动员们前进的方向。

王玉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残疾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业,有父母的呵护、老公的陪伴、孩子的牵绊,这是她此前不敢奢望的幸福生活。未来的日子,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做更多实事。

就在今年召开的德州市第八次残疾人代表大会上,王玉芹被选举为德州市盲协主席。

采访最后,王玉芹告诉记者,曾有很多人问过她,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说:“训练这么多年,对我来说成绩和荣誉不是最宝贵的,我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体育精神。那什么是体育精神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而我认为自信乐观的积极心态,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坚强意志,这就是体育精神。”

这种精神化为力量,一路伴她成长。她也想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残疾人兄弟姐妹,因为残疾人更需要一种力量、一种信仰。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