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方案》就业目标有望超额完成|2023中国经济半年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7-28 18:17:04
在家门口进行就业的残疾人正在做串珠。
文/王晓慧
2023年是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关键之年。
毫无疑问,2023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严峻的不仅是增量压力,还有下行的经济环境和疫情三年带来的存量就业群体结构性矛盾,二者叠加,形成了2023年复杂的就业环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值得一提是,经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残疾人就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30日,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逾28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82875人,完成年度目标的84.91%。江苏、广东、黑龙江、宁夏、河北、福建、天津、山东、广西、新疆、甘肃、辽宁、海南、新疆兵团、江西已完成年度目标的80%以上。农村新增就业204454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3.54%。黑龙江、广东、江苏、山东、河北、辽宁、上海、新疆、福建、天津、广西、宁夏、云南、重庆、浙江、北京、青海、内蒙古、安徽、海南、甘肃、新疆兵团、山西均已完成年度目标的80%以上。
据记者了解,2022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2022—2024年共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任务目标。2022年度,中国新增残疾人就业59.2万人,如今,2023年上半年又新增了逾28万人,超额完成就业目标指日可待。
新增残疾人就业逾28万人
夏季的江西景德镇,气温像下了火一般。即便如此,当将它与瓷器关联在一起,依然让人觉得有一种温润的美好。
在景德镇博爱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大厅里,一张长桌形成了一个工作台,周围坐满了正在聚精会神雕刻或者绘画的残疾人,外面的暑热似乎与他们毫无关系。这座交流中心的创始人张玲出生于1989年,她先天失聪,儿时在父母的带领下先后在景德镇、北京等地进行康复训练,幼年喜爱绘画,一支画笔带给她与外界沟通的无限乐趣。
残疾小伙儿认真地在葫芦上雕刻图案。
2009年张玲考入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又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进一步深造,经过努力,她在画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被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2009年张玲在亲友的支持下创办了“景德镇博爱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希望通过这个中心为和她一样的残疾人提供一些帮助。十多年来,中心先后为数百名残疾人提供教学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支持。2021年,该交流中心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据记者了解,2023年上半年,江西出台了16条稳就业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对就业困难人员持续落实就业服务“1131”计划,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优先推荐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无疑是建设可持续残疾人就业创业体系的江西特色。
除了安置残疾人就业,各地残联还侧重将残疾人就业服务阵地前置,比如,为锻炼残疾人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促进残疾人就业,各地大力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截至6月30日,各地共发布年度培训计划458个,注册培训机构1777个,发布培训项目5568个,全国城乡培训残疾人154593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61.84%。残疾人通过残疾人职业培训服务管理系统提交了2523条培训需求,网络报名参训2063人,开展项目评价 63976人次,宁夏、河北、浙江、江苏、河南、广东、吉林、上海、广西、新疆兵团已完成年度目标的80%以上。
同时,全国各地已对2022年未就业残疾人状况调查中27.9万有就业意愿和生活自理能力残疾人开展了职业能力测评,完成率为33.78%。广东、新疆兵团、北京、甘肃、辽宁、天津、河北、内蒙古、安徽、黑龙江已完成工作目标的80%以上。
稳存量,扩增量。众所周知,2023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再创新高,其中,残疾人毕业生的数量同样如此。为了确保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0%,中国残联采取了就业服务关口前移、摸清底数和需求,加强部门合作、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精准施策,扎实开展就业服务等一系列举措进行保障。
2023年全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共有31843人,截至目前,平均调查录入率为100%,服务29964人,服务36461人次,一人一策档案服务率为95.8%。20393名残疾人毕业生有就业意愿,已就业7664人,就业率为37.58%。宁夏、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天津、安徽就业率超过50%,新疆兵团、黑龙江、吉林、广西、江苏、辽宁就业率超过40%。
持续加大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
“十四五”期间及未来更长时间里,如何充分发挥就业在促进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中,不可否认的是,2023年的就业形势比以往都要严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市场,促进就业创新,提高就业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被安置在企业里的残疾人正在整理包装布。
为了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就业,《行动方案》在制定了十项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同时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了各主管部门的职责。其中,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行动方案》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首先,细化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制定“机关、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项目”;明确编制50人(含)以上的机关和编制67人(含)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建立残疾人就业单位公示制度;将国有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新增社区公共服务点预留一定比例专门安排残疾人就业,适当放宽对烟草制品零售点的数量、间距条件要求。上述措施将释放和新增一批就业岗位,有助于缓解残疾人就业难问题,并改善残疾人就业质量。
其次,继续充分发挥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作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在就业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催生出大批新型工作岗位,相关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快速提升,其中,民营企业在新就业形态中一马当先,形成了一批头部企业,在吸纳残疾人就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优势。比如,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快手针对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了一系列支持帮扶行动,同时,整合平台优势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公益帮扶行动,助力更多残疾人用户提高收入水平,实现灵活就业。例如残疾人主播杨莉,拥有近千万粉丝,直播带货 4 年时间,靠双脚帮助全国的果农卖出 500 吨农产品,年销售额超过 三千万元。“轮椅上的画家”张俊莉在快手直播自己的艺术创造过程,卖出了一幅幅画作。
随着残疾人就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各部门也将积极行动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力度。
中国残联、全国妇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实施“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十四五”期间,该项目将在全国打造100家“美丽工坊”龙头企业或机构,帮助1万名残疾妇女在手工制作领域实现就业增收;此外,各级政府依托各类职业教育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与市场相衔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