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求职屡次碰壁后 他将助力残疾人就业设为人生目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7-14 23:14:4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43岁的张松霞,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
十年前,因腿部残疾,深知工作难求的张松霞,毅然成立了一家集人力资源管理、劳务派遣及外包服务、物业管理、保安保洁、安全防范、培训学校、鉴定中心等于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十年间,集团已安排 500 余名残疾人就业,而张松霞的目标远不止这个数字。
他说,他要为更多残疾人带来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走向社会,改善生活。
嗅到商机 组建团队
1980年,张松霞出生于安徽肥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受党员父母影响,成年后的他决定参军。张松霞在部队表现良好,但在一次作战演练中,不幸腿部严重受伤。在部队里精心治疗几个月后,张松霞终于可以站起来了,但腿部也落下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二级伤残,不得已他提前离开了自己心爱的部队。
退伍后,张松霞迷茫过,也痛苦过,但是他不放弃自己,决心找一份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
因为腿部残疾,张松霞遭受了不少白眼,很多企业直接拒绝他的求职。其间他也会感慨命运对他不公,但多次求职失败并没有击垮他,转念一想张松霞觉得这也是命运给自己的考验。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机械厂的领导看到了他坚毅的品质,决定给他一个尝试的机会。于是张松霞获得了退伍后的第一份工作——车间机械操作工。
经过自身努力,工作几年后,张松霞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做到了车间主任。在厂区工作的这几年,他发现厂里一直比较缺人,他利用自身人脉,找身边朋友推荐适合的员工来厂里工作,有时候也会给介绍人多的朋友一点辛苦费。厂里员工满足岗位要求了,产量自然就上来了,厂里就越发相信张松霞的能力,答应给予他更高的职位。
在机械厂的工作经验,让张松霞敏锐地嗅到了代招工的商机。加上合肥那两年引进多家制造业企业在经济开发区驻扎,这些外地企业正是用人的时候,他决定抓住机遇,辞去眼前的稳定工作,创业投入人力资源行业中。
张松霞先和之前帮他介绍过工人的朋友联系见面,说明了人力资源行业的前景,并表示自己一定能创业成功的决心。就这样,他和三个朋友一起合伙,初创团队形成。
2013年,团队在经开区百乐门租了一间办公室,成立了万恒集团的第一家公司——安徽万恒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张松霞担任公司法人。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张松霞带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几人刚刚踏入人力资源行业,都不懂业务操作,但创业初期,正是奠定基础的时候,张松霞作为投入资金最大股东,就带领他们亲自跑市场、拉业务。
亲力亲为 扶残就业
虽然腿部不便,但张松霞在团队里依然是中坚力量,创业期间他亲力亲为,自己制作企业宣传单,跑到繁华地带招聘。团队在大街上发过单页、在人行桥上摆过点,甚至在自家小区里,逢人都在介绍工作。
张松霞很快发现经开区遍地都是人力资源公司,竞争较大,于是他将目光放到合肥市中心庐阳区,承接了共青团人才市场——也正是这个决定为他后面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2013年,正值各大招聘平台蓄力发展,58同城、赶集网等势头正盛,张松霞看准时机,放弃了传统方法,联系平台工作人员达成长期合作,在平台上发布企业招聘广告,获取优先曝光量,并利用当代年轻人趋向于网络信息方便快捷的心理,获取了大批精准求职用户。这时候的张松霞招聘了许多优秀的员工来到万恒公司工作,自己则从一线跑业务上转到管理工作中来。
除了线上求职者资源越来越多,线下求职来咨询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因为位置处于市中心,交通方便,加之地点是共青团人才市场,前来求职的人都对公司充满信任。就这样,业务越做越大,合作单位也越来越多。在张松霞的带领下,万恒公司业务越来越多,与多家大型企业确定了合作伙伴关系,为社会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给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此后,万恒集团又成立了四家公司,万恒集团从最开始的四人团队,到2021年已经发展成百余人的管理团队。
企业做大了,张松霞深刻体会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便毅然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去。在参与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爱心捐赠上作出重大贡献。他还带领企业加入了各类社会团体协会。在企业内部成立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来保障员工权益,为职工谋划福利,为政府事业做贡献。
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他亲自前往安徽各区、市残联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会谈说明提供就业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培训。
很多残联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对这个腿脚不便却依然亲力亲为的集团负责人印象颇深,“张总腿脚不便还到处协调企业为残疾人寻求就业岗位,这是为残疾群体做好事啊,我们一定配合,一起将残疾人就业这件事做好!”
就这样,在各级残联的配合下,张松霞已完成上百名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同时也安排了300多名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合适企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稳定就业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实现残疾人的劳动权益和个人价值,才能改善生活质量并真正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最重要的是,通过就业可以增强他们个人的自信心,重获对生活的掌控感,相比就业带来的物质收入,精神上带来的改变价值千金。让残疾人实现平等就业,尊重其就业权利,保障其劳动权益,也是张松霞最终的心愿。
张松霞经常说:“我是靠着党和政府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他坚持每天看新闻的习惯已经保持了十几年,他称,自己看新闻的目的一是要了解国家政策,二是了解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现在,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张松霞的慈善义举越来越多,身上的光环也越来越多,当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的所作所为时,他说:“我做这些不是为了名誉利益,也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自己良心说得过去。”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