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赣”!江西多维度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6-16 22:00:35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西省残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答好江西践行“作示范、勇争先”幸福答卷,聚焦脱贫攻坚,聚焦残疾群众关心关切,大力推动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幸福江西”建设,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五年答卷”。

撸起袖子加油“赣”!江西多维度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石代发坐在办公室里,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组组数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景德镇摄影报道

江西,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

6月的江西,白天的温度直逼40度,在这热浪的包裹之下,即便是站着不动也会大汗淋漓。这样的“高烤”之下,《华夏时报》记者一行走进江西,穿过历史的烟云,感受红土圣地上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好和力量。

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的江西峰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峰盛集团”),厂房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32岁的石代发坐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里,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组组数据,那是铜制品成分的检验结果。

3岁时,一次意外摔倒,石代发的左腿再也没能恢复如初,“二级肢残”的标签使得他技校毕业后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多年来,石代发也曾尝试通过摆地摊、修手机养活自己,但均以失败告终。一次机会,他入职到该公司,成了一名有固定工资的人员。

据记者了解,峰盛集团已帮助7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而这,正是江西残联大力推动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制度举措的一部分。

兜底保障“提”质效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西省残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答好江西践行“作示范、勇争先”幸福答卷,聚焦脱贫攻坚,聚焦残疾群众关心关切,大力推动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幸福江西”建设,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五年答卷”。

据记者了解,多年来,江西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工作围绕兜底保障,完善政策制度,提升救助水平,由临时的、应急的救济向稳定的、制度化的救助转变,同时统一最低救助标准、统筹受惠对象,救助范围更广泛、程序更规范、标准更公平。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网织牢织密,困难残疾人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五年来,江西省35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完成了消除残疾人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持续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残疾人精准帮扶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2.25万人被纳入监测范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WechatIMG4411.jpeg

刚刚被大雨洗礼过的桃园里,郑官宝正在摘桃

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四股桥乡车头村的三清故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西省一家阳光助残就业示范基地,基地里刚刚被大雨洗礼过的桃园,苍翠欲滴,51岁的郑官宝正在摘桃。据记者了解,郑官宝左腿4级残疾,早年均在外打工,收入和住所都不稳定。三年前,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家中的老小需要照顾,他返回了位于四股桥乡车头村的老家,但生计成了问题。在当地残联的安排下,他进入了该基地,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这样一来,他不光每年可以稳定地拿到3万多元的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到正在上学的两个孩子,可谓是事业家庭两不误,同时,避免了农村残疾人返贫的风险。

此外,江西不断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分层分类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建立,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2016年的50元提高至2023年的100元,补贴申请实现“全程网办”,政策惠及94.5万人。在全国率先出台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保障制度,为2.6万人次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给予补助。2022年,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全省24.2万城乡重度残疾人按照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享受代缴养老保险费,5.4万残疾人享受特困供养,49.2万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75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完善体系“强”政策

江西省不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从多个方面推动残疾人关爱服务提质增效,着力解决残疾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首先,坚持就业优先、开拓创新,着力建设可持续残疾人就业创业体系,以“跳起来摘桃子、弯下腰抓落实”的干劲拼劲体现江西就业特色。比如,率先开展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实赣有未来”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以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为示范引领,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63%,列全国第7位。联合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江西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江西省阳光助残创业就业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公益性岗位就业及新就业形态为突破,五年来培训残疾人8.2万人次,帮助7.7万人次实现公益性岗位及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就业,投入1亿元扶持2348家次阳光助残创业就业基地。

WechatIMG4414 1.jpeg孩子们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一系列制度举措的落地落实,为更多残疾人提供既能糊口,更为悦己、更高质量的就业选择,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可见、可感、可触摸。

在教育方面,江西残联坚持弱有所扶、因材施教,多措并举健全完善残疾人特殊教育体系,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6.7%。在全国率先出台全省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基地办法,扶持9所职业(技工)院校,扩大残疾人职业培训供给。落实残疾学生高考便利措施和单考单招政策,五年为3443名残疾考生提供高考服务,上线考生录取率达到100%。积极落实残疾高校新生奖励政策,五年累计为2768名残疾新生发放助学奖励,特别是2022年推动残疾人高校新生奖励系统上线运行,“快”响应、“简”程序、“暖”服务,实现即时在线申请、在线审核。

在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方面,江西残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记者从江西残联了解到,2018年以来,江西省接连出台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及其配套政策,“应救尽救”开展0至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训练,累计为3.42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同时,江西残联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坚定不移推进残疾人的事务治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引导残疾人知法、学法、守法、用法。近年来,《江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办法》《江西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等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制度相继出台,保障范围由“生存生活”拓展到“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截至2023年,全省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机构114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02个,比2017年均翻倍增长。

残健共融“聚”合力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坚持一盘棋、聚合力,集成政策、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全省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勠力同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协同作用,切实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全省“融合共治”“残健共融”进入新高度,从“残联独唱”到“政府合唱”,从“孤芳自赏”到“同绽芳华”,残疾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激发,社会尊残扶残助残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江西省鹰潭市的江西恋之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下称“恋之舞”)里,有一个比普通舞台矮很多的场地,这是专门为公司的残健融合艺术团专门设计的舞台,该合唱团成员有45名,其中大部分为残疾人。据记者了解,恋之舞是一家以生产中国舞蹈服饰,体育舞蹈服饰,举办舞蹈赛事及智能智慧软件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为残疾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恋之舞董事长陈员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件件美丽的服饰从残疾人手里诞生,但是,残疾人却无缘穿上它们,为此,2023年,公司成立了残健融合艺术团,残疾人可以穿着自己设计、缝制的美丽的服装,同健全人一起去参加各类演出。

在这里,残健融合理念得到了实质体现。据记者了解,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西省残联系统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残工委作用,积极促进与党政有关部门有机衔接,联合出台惠残助残政策201个,助力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大局同步推进。

WechatIMG4416.jpeg恋之舞残健融合艺术团正在进行排练

同时,广泛开展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评选表彰,全省12名残疾人和13个集体获得国家表彰,全省28名残疾人和55个集体获得省级表彰,进一步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激发社会助残活力。残疾人推优选树工作格局打开,各行各业优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台竞技、共追梦想,东京残奥会冠军邓雪梅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3人荣获“省青年五四奖章”;8人入选“江西好人”名单,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精神面貌得到充分体现。

五年奋进,初心不改,凝心聚力,勇毅前行。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西省残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紧紧抓好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这一重点,持续拼搏加油“赣”,推动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在全省残联系统落地落实,奋力谱写全省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