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年产值超千万的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他们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5-08 10:20:45

摘要:“目前,公司现有80名职工中,残疾职工达45人,其中聋人6名、肢残19人、弱视4人、智力残疾人10人、听力残疾人6人,并为他们缴纳了社会保险金。”

这家年产值超千万的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他们

下埠陶瓷福利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萍乡报道

让每一名残疾人都充满阳光,这是江西省萍乡市下埠陶瓷福利有限公司及其法人、董事长欧阳桂亮最朴素的想法和理念。

五一劳动节前夕,《华夏时报》记者一行走进这家残疾人职工占比高达56%的企业,各种类别的残疾人被扬长补短地安置在相应的岗位,相互扶持、彼此温暖。

“目前,公司现有80名职工中,残疾职工达45人,其中聋人6名、肢残19人、弱视4人、智力残疾人10人、听力残疾人6人,并为他们缴纳了社会保险金。”欧阳桂亮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安排和方便就近残疾人就业,公司深入农村残疾人家里了解情况,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均优先安排到公司工作。

种下善因,终有善果。

据记者了解,企业2021年度销售产值达3432万元,缴纳税金371.6万元,2022年度销售产值达3800多万元,缴纳税金接近400万元,但由于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缴纳的税金几乎全额返还。

残疾人就业比例达56%

欧阳桂亮本人也是一名残疾人。

4岁那年,他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肢体缺陷给他的人生征途带来了困难,却不减他谋生创业的勇气和力量。

1988年,欧阳桂亮进入到该企业,当时的公司性质为乡镇企业,创办于1967年,同样安置有相应比例的残疾人。刚到工厂时,欧阳桂亮的主要工作是编织瓷篓,由于能吃苦、肯实干加之头脑灵活,欧阳桂亮担起了企业销售的重任,经过多年打拼,他从一名普通工人升为了副厂长。

1997年,企业转制为股份公司,欧阳桂亮成为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一路坚挺到今天。

他的人生轨迹和创业过程,让他深深感受到,残疾人生活不易,必须创造条件使他们自立自强,使每一名残疾人都有获得感、幸福感。这些理念,日后成为了公司的共识和责任,最终都化作了公司扶残助残的自觉行动,成为公司连绵不断的扶残助残传统。

多年来,公司坚持安置残疾人就业,使残疾职工越来越多,有不少职工已在公司工作了20多年。

37岁的王智根,17年前进入该企业。记者采访到他时,他正在“隆隆”的车间里手把方向盘,开着装卸车搬运着货物。

据记者了解,由于车间噪音较大,聋人大都被安置在此。多年前,公司为王智根提供了学习开装卸机的机会,自此,王智根由一名生产线工人转由装卸车司机,工资也涨了很多。

王智根开着装卸车搬运货物。.jpg

王智根开着装卸车搬运货物

值得一提是,欧阳桂亮还为他牵线搭桥,帮助王智根找到“意中人”,建立了美满的小家庭。现在的王智根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夫妻俩都在公司工作。

据记者了解,公司现有的80名职工中,残疾职工占了一半多。截至2022年6月,公司退休残疾人达16人已享受养老退休金。

为了让每一名进公司工作的残疾人都能安心工作,公司在安排工作岗位时,总是考虑安全等因素,尽量给他们安排相适应的工种。为了方便与聋人职工交流、沟通,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规程,公司老总和相关管理人员还特地学习并掌握了手语。

对于企业而言,残疾人员工让企业变得更加和谐而有温度,是“最大的财富”。

助残疾人获更多福利

一直以来,就业歧视就是保障残疾人合法劳动权的难点之一。然而,在下埠陶瓷福利有限公司里,残疾人不光享有平等的就业权,甚至享有很多“特权”。

公司不光对残疾人员工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而且对残疾人员工家庭的情况也进行了深入了解,甚至,每年都会对残疾人员工家庭进行上门“家访”,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对生活有困难的残疾户给予帮助。

职工赖爱宜夫妻双双残疾,上有老母,下有8岁小孩,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欧阳桂亮知道后,拿出自己的工资帮他们渡过难关。

据记者了解,公司与每位职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保证每位职工都有事做,让他们自食其力,从而更加自信地独立地生活。同时,坚持每月按时发放工资,从不拖欠,残疾职工和普通职工工资一视同仁,并保证他们的工资高于湘东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残疾职工年收入平均达到2.5万元。

“随着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公司也在不断成长壮大,公司的福利也越来越好,我们除了为他们购买保险,每年还会给职工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并多次组织出行游玩。”欧阳桂亮介绍道。

正在制作陶瓷球的残疾人员工们.jpg

正在制作陶瓷球的残疾人员工们

公司在生活和工作上了解职工,关心理解尊重残疾职工,严格要求健全职工不得歧视和排斥残疾职工,残疾职工家属也放心地把家人放在公司工作。职工胡自菊说:“之前在外找工作,我到处碰壁。现在在这个公司工作,我找到了自信,心情也变得更好。”

记者采访中发现,公司还把扶残助残事业纳入党的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自觉性,组织党员慰问残疾职工。下埠镇潭塘村谭春发、杨燕萍是残疾夫妇,女儿谭丽在哈尔滨读大学,而谭春发收入微薄,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公司党员们了解这一情况后,自发资助谭丽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为了方便谭丽读书,大家还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

为了让社会更加了解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参与扶残、助残行动,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和环境,让残疾人士身心都更加健康,公司还组织“残疾人健身周”等活动,号召残疾人朋友勇敢面对现实,朝气蓬勃地生活。活动设有健步走、轮椅赛、跳绳、乒乓球、羽毛球等丰富多彩的残疾人健身项目。

正在制作陶瓷球的残疾人员工们2.jpg

正在制作陶瓷球的残疾人员工们

残疾人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积极热烈地参与活动,展现着残疾朋友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一位参加过活动的残疾朋友说:“平时一个人在家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自从参加了残疾预防和健身周活动后,感受到了活跃的气氛,而且有机会和同伴们聚在一起开展集体活动,真是太开心了。今后我们要经常加强体育锻炼,康复身体。”

欧阳桂亮说:“我们鼓励和支持残疾职工多参加各类健身活动,让他们更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他们心里更加敞亮、没有失落感,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帮扶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安置残疾人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担当,同样是江西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缩影,温暖着整个城市。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