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网络安全业迎来黄金十年,核心技术引领是关键 | 聚焦2023全国两会

作者:卢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3-07 14:25:05

摘要:“报告的思想内涵丰富,讲实干、聚民心、鼓干劲。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用‘来之极为不易’总结了我们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字里行间饱含深厚的为民情怀,回应了众多民生期盼,也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这样说。

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网络安全业迎来黄金十年,核心技术引领是关键 | 聚焦2023全国两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报告的思想内涵丰富,讲实干、聚民心、鼓干劲。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来之极为不易’总结了我们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字里行间饱含深厚的为民情怀,回应了众多民生期盼,也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这样说。

今年是齐向东首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据记者了解,他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和国家网络安全能力提升两大方面,共提出五份提案。去年12月,他还当选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近日在谈及肩负的新职务时,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职务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这份责任,要求我们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为国家治理、地方发展、人民幸福积极建言献策。”

网络安全“零事故”目标

“我判断,2023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将出现爆发趋势。”齐向东说。他认为,网络安全行业已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未来数字化的规模有多大,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网络安全是齐向东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网络安全要遵循“零事故”目标的建议》。

齐向东认为,随着国家的政务一体化建设,各省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度加快,很多行业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像水、电、煤气等重点行业的网络安全风险加大,一旦出现纰漏,会给人民生活、企业经营、国家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信息化系统的信创化进程加快,网络安全的底板作用也会进一步凸显。

“我建议以‘零事故’为目标筑牢我国的网络安全防线。同时,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坚定决心,加快推进网络安全合规落地;网络安全厂商坚定恒心,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技术创新水平;政企机构坚定信心,建立纵深防御的内生安全系统。”齐向东说。

据记者了解,去年奇安信作为北京冬奥网络安全官方服务商,抵御住了超过3.8亿次的攻击,创造了奥运网络安全“零事故”纪录。

齐向东认为,目前,我国网络安全能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位置。网络安全产业还处于高速增长的初级阶段,需求旺盛不会收缩,但供给侧依旧面临着挑战。他认为,网络安全领域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引领问题。此外,在核心软硬件方面,网络安全产品还要依赖高端芯片和核心软件。这些产品的断供也会影响高性能网络安全产品的出货。

齐向东表示,奇安信正在与信创厂商和生态伙伴通力合作,全力解决“卡脖子”难题。他还表示,奇安信过去8年累计投入超80亿元研发经费,在数据安全、终端安全、网络攻防与对抗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比如内生安全、威胁发现、AI等技术创新,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数据安全任重道远

今年两会齐向东在数据安全领域还提出了《关于数据安全任重道远,需要有决心、恒心和信心的建议》。

齐向东认为,数据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板工程。数据是生产要素,但它还有安全属性,数据一旦泄露,将造成难以承受的后果:有的是个人隐私,泄露后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幸福甚至生命财产安危,网络诈骗让很多百姓家破人亡的案例时有发生;有的是国家秘密,泄露后会造成巨大损失,危及国家安全;有的是企业商业秘密,比如技术资料、经营数据、用户数据等,泄露后可能会让企业的研发投资付之东流。“所以,如果没有数据安全保护系统,事故频发,势必会导致企业被处罚,甚至停产或半停产,损失不可挽回。这种情况多了,也会让数字经济发展放缓,影响国家战略。”

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监测还发现,2022年1-10月,超过950亿条的中国境内机构数据在海外被非法交易,其中有570多亿条是个人信息,相当于平均每人泄露了41条信息。

齐向东认为,目前我国的数据安全主要面临着防违法、防盗窃以及防勒索三大挑战。他建议,数据安全保护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坚持决心,加快推进数据安全合规落地;网安厂商坚守恒心,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技术创新水平;政企机构坚定信心,建立纵深防御的内生安全系统。“建议政企单位要加大网络数据安全系统建设的投资,安全系统占IT投资比例要达到10%以上。”

“目前政企机构在数据安全上的最大短板是数据安全体系化建设不到位。大部分政企机构的安全投资少、技术落后,缺乏针对性的防护手段,甚至不清楚自己有多少数据、数据都存在哪儿、都在被谁使用,造成大量数据防护盲点。同时,‘红线意识’不强,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多数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缺乏长期的安全运营与维护。”齐向东说。

他认为,作为数据安全的责任主体之一,国内的政企机构在数据保护措施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已经意识到数据保护的必要性,但是具体要怎么做,还处于探索阶段。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