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出XBB毒株,尚未造成本土传播!此药这类人禁用!“阳康”后出现脑雾?专家回应

作者:孙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1-02 20:20:23

摘要:近日,号称“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XBB.1.5,成为美国“头号流行株”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而上海也已监测到XBB.1.5毒株。

上海检出XBB毒株,尚未造成本土传播!此药这类人禁用!“阳康”后出现脑雾?专家回应

近日,号称“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XBB.1.5,成为美国“头号流行株”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而上海也已监测到XBB.1.5毒株。

近日,针对市民对于欧美地区毒株BQ.1和XBB传入的担心,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目前上海所发现的奥密克戎BQ.1和XBB毒株,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凌云表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上海收治入境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按要求对于输入性病例实行严格闭环管理,符合出院标准后予以解除隔离,目前未发现有境外输入毒株的本土传播。

XBB.1.5是什么?

美东时间2022年12月30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估计当周美国有40.5%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毒株引起的。

XBB.1.5毒株在当周的感染比例环比接近翻番(2022年12月24日当周的比例仅为21.7%)。科学家们表示,由于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经迅速取代BQ.1.1和BQ.1,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

最新研究显示: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相当,但关键突变F486P使其具有更高的人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ACE2可以被看作是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大门”,这意味着XBB.1.5更容易感染人体。

国内外专家预计,XBB.1.5将会在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毒株,需要密切关注。而且XBB.1.5未来可能会像BA.2.75一样获得更多突变,不过XBB.1.5目前免疫压力不大,还不会很快进化。

上海出现BQ.1和XBB

瑞金医院陈赛娟和公卫中心范小红领衔的联合科研攻关团队,经过初步分析后公布的,上海近期30个奥密克戎主要亚型中,就有在欧美广泛流行的BQ.1家族和XBB家族,占比超过1/3。

上海此次监测到的25例XBB家族中,有3例XBB.1.5,同样都是境外输入病例,未造成本土传播。研究人员表示,境外输入患者中的毒株较为复杂,多为在我国境内首次检测到。

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BQ.1和XBB已经传入我国,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

许文波表示,预防BQ.1和XBB和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是一样的。

专家:致病力无显著变化

许文波在发布会上表示,“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XBB仍属于奥密克戎的亚分支,是BA.2下面的变异株的重组变异毒株,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在国外一些地区流行导致感染人数增加,但国外数据显示,其致病力和之前毒株没有区别。”

2023年1月1日,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也表示,XBB.1.5目前在美国没有导致感染、住院、死亡数字出现显著变化,对其致病力和二次感染风险均不用过于担忧。其除了免疫逃逸能力有一定程度增强,其他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比较小的。

据悉,XBB.1.5曾于2022年10月在新加坡造成一小波感染潮,并且有一部分是二次感染,但未曾引起住院和死亡数的明显增加。

XBB毒株是否会导致腹泻?

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廖山婴表示,新冠感染的症状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有一部分患者也会有消化道症状,但不同临床观察报道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大约有10%的患者可有消化道症状。新冠感染如发生腹泻,原因有多种。新冠病毒本身就会感染胃肠道黏膜,导致病毒性肠炎,从而发生腹泻。

李侗曾表示,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确实有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通常1——3天可以自行缓解,也没有发现XBB1.5更容易侵犯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可以适当准备,但没必要大量囤积。

诺氟沙星是什么药?未成年人禁止服用!

在“蒙脱石散”冲上热搜第一之后,“诺氟沙星”“未成年人禁止服用诺氟沙星”也冲上热搜。

诺氟沙星,广谱抗生素的一种,人们服用后可阻碍人体消化道内致病菌DNA旋转酶的作用,阻碍细菌DNA的复制,从而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常用于细菌引起的腹泻,如肠炎、痢疾类病症,对病毒引起的腹泻是无效的。因为在急性腹泻中,多因病毒感染导致,所以在出现腹泻症状时,一定要查明病因再服用相应的药物,切勿乱服此药。

需要注意的是,诺氟沙星可阻碍骨骼的成长与发育,所以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禁止服用。

如何应对BQ.1和XBB?

BQ.1和XBB等优势毒株,已在我国出现。这些毒株有何特点?是否会造成重复感染?该如何应对?

针对再感染问题,深圳三院院长卢洪洲表示,群体免疫对于预防BQ.1和XBB新突变株感染的作用较弱,新突变株会逃逸之前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屏障。

“尽管感染新冠后短时间内,比如三到四个月内不会感染,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毒株流行或缩短二次感染‘安全窗口’。因此,在欧美国家,一些免疫力较差的人可能一年内感染多次。”

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卢洪洲表示,疫苗接种仍是重要手段。虽然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有效预防新毒株的再感染,但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仍有不错的保护作用。

由于在致病性方面,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BQ.1和XBB这两个毒株的毒力与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对于普通民众,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来说,疫苗接种是最优的选择。

阳康后感觉自己变傻了?是不是出现了“脑雾”?

“新冠感染康复后,我觉得自己反应有点迟钝。”1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工作的时候要刻意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昨天中午我竟然点了两份外卖,感觉自己变傻了。”

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共强告诉记者,事实上,“脑雾”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或科学术语,而是对一类谈不上症状的感觉的描述。新冠康复后,大部分的“脑雾”症状都会逐步缓解。

王共强告诉记者:“早在新冠出现之前,‘脑雾’已被用来描述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状况时出现的注意力下降和执行力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和反应迟缓、模糊、混乱,精神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等一种或多种表现。”

“目前,尚无研究能够明确新冠和‘脑雾’之间的因果性。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出,感染新冠带来的身心疲乏虚弱,也会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 ‘脑雾’的症状。”王共强说。

如何缓解新冠后出现的“脑雾”症状

王共强给出几点提示——

合理摄入一些膳食补充剂,例如-GPC(甘磷酸胆碱) 。

其次,良好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锻炼可以改善记忆力,及其他“脑雾”症状。

感染前接种疫苗、增肌减脂,感染后及时抗病毒治疗,以及足量饮水、增加蛋白摄入、充分睡眠和休息,都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即使在新冠康复后学习和工作效率变低,也不要过度担心自己就此‘变傻’。大部分‘脑雾’会在1个月至1年之内逐步缓解。”王共强说。(来源: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央视网、光明网、上观新闻;整理:孙琪)

编辑:李云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