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将加强管制中国入境旅客?外交部回应

作者:孙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2-28 20:17:46

摘要:中方始终认为,各国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我们也注意到不少国家对中方制定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表明了积极态度,期待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恢复,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美将加强管制中国入境旅客?外交部回应

美将加强管制中国入境旅客?外交部回应

12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提问,美方正在考虑对中国入境的旅客实施新的入境管制措施。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当前,需要各方科学抗疫,携手共进,保障各国人员安全往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健康增长。中方始终认为,各国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我们也注意到不少国家对中方制定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表明了积极态度,期待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恢复,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个别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外交部回应

针对近期个别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道,目前中国疫情形势的发展总体在预期和可控之中,有充分信心确保调整转段平稳有序推进。

汪文斌表示,有关论调是充满偏见的炒作抹黑和别有用心的政治操弄,既经不起事实推敲,更与真相背道而驰。国际社会对此看得很清楚,不会被他们带节奏。

“事实是,疫情暴发三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调集一切资源、全力保护每个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冲击,有效扛过病毒最猖獗的艰难时期。”汪文斌说,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重症率、死亡率都是最低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由77.3岁提高到78.2岁。在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提升了6位。

汪文斌指出,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而我国医疗救治、病原检测、疫苗接种等能力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中方因时因势主动优化抗疫举措,先后有序出台“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制定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方案,将工作重心逐步从防控感染转向防重症、保健康。这是科学、及时、必要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世界各国调整防疫政策时都会经历适应期,中国防疫政策‘换挡’也不例外。”汪文斌说,目前中国疫情形势的发展总体在预期和可控之中。北京已最先渡过疫情高峰,生产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对其他省市可能迎来的疫情高峰,中方相关部门也有着科学评估,进行了必要准备,有充分信心确保调整转段平稳有序推进。

汪文斌指出,个别西方媒体刻意炒作甚至歪曲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却对本国经历的诸多防疫乱象和付出的沉重代价避而不谈。这完全是双重标准,严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

汪文斌表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心守护中国人民健康福祉、积极助力国际社会战胜疫情,这是面对世纪灾疫时的中国选择、中国行动。我们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14亿多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有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我们必将赢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日本宣布中国旅客抵达后需进行检测,外交部回应

据央视新闻,2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日本首相宣布自中国赴日本的旅客抵达后需进行检测,印度也于近日宣布类似的举措。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疫情发生三年来,中国政府始终秉持科学精准原则,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全球团结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需要各方科学抗疫、携手共进,保障各国人员安全往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中方始终认为,各国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来源:北京日报、中新网;整理:孙琪)

编辑:李云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