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探索就业服务新思路 三年内落实5700名残疾人就业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2-21 20:00:26

摘要:截至目前,青海省实现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1291人,实现农村残疾人新增就业4940人,帮助138名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

青海探索就业服务新思路 三年内落实5700名残疾人就业

祁生红深深明白,掌握一技之长,对于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自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加快,这给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青海残联抓住了这一政策红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扎实做好残疾人群体稳就业工作,通过凝聚推动残疾人就业合力、加强残疾人就业支持力度、扎实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等多种措施,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截至目前,青海省实现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1291人,实现农村残疾人新增就业4940人,帮助138名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

凝聚合力,推动残疾人就业

2022年是残疾人就业宣传年,青海残联凝聚推动残疾人就业合力,将帮助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就业,作为新时代发挥体制优势和政治优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格外”要求的重要内容。甚至,将其纳入工作大局,提请省委考核办将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省对市州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省委组织部确定开展定向招录(聘)残疾人工作。

同时,青海残联完善制度保障,提请省政府专项制定印发《青海省促进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2022—2024年)》,确定20项重点任务并明确15个相关省直单位和市州政府为责任单位,明确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省级彩票公益金给予资金保障。

具体执行过程中,青海残联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作用,通过建立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帮扶残疾人就业。一是强化“四类基地”扶持。相关政策文件明确通过挂牌认证等方式扶持建立“四类服务残疾人就业基地”,即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集中就业基地和辅助性就业基地,并对各类基地建设提供资金补助,形成完备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残疾人从就业能力培养到实现就业的全方位帮扶。二是明确特惠补贴扶助。明确了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辅助性就业补贴、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特殊补贴奖励项目和具体补贴奖励标准,提高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三是融入工作大局扶植。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全省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局,统筹通过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资金等,对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残疾人创业、残疾人见习、介绍残疾人就业等给予补贴。

此外,针对未就业残疾人残疾程度重、文化水平低、就业能力弱等客观实际,和残疾人就业难、不稳定、收入低等问题,青海省重点给予就业帮扶。首先,在掌握需求上下“真”。全省通过电话联系、入户调查等方式,对48502名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进行就业状况调查,摸清了未就业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其次,在精准服务上下“实”功。充分应用青海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帮助残疾人就业,平台累计注册残疾人12364名,发布工作岗位500余个,投递简历的残疾人达到1094人次。最后,在提升能力上下“硬”功。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标准较公共培训补贴标准提高30%,针对残疾人特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今年对257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残疾人提高就业能力。

1969年出生的祁生红,是大通县的一名肢体一级残疾人,由于矿难致使下肢瘫痪,只能与轮椅为伴。不过,身残志坚的他,通过参加残联组织的培训,开始了手工编织道路,他用一颗颗珠子、一根根线,串起了他的人生希望。短短几个月,就制作出台灯、盆景、汽车方向盘把套、门帘、汽车挂件等20多种精致、实用的手工艺编织品。当通过微信朋友圈50元卖出第一个手工艺品时,祁生红激动得热泪盈眶,50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他而言意义非凡。如今,祁生红成立了“四叶草手工坊”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带动5名重度肢体残疾人进行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祁生红深深明白,掌握一技之长,对于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性。

三年内落实5700名残疾人就业

不过,残疾人作为就业困难群体,依然存在劳动关系脆弱、自主择业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稳保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部分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困难,残疾人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残疾人创业经营受损情况较多;残疾人就业服务开展难度加大,线下培训普遍难以开展,线上培训效果不明显;盲人按摩机构复工复产难度更大,从业人员收入得不到保障。

就此,下一步,青海残联将科学分析残疾人稳岗就业面临的困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根据二十大报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部署要求,继续做好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

一是在完善落实政策上再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细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建立残疾人就业补助奖励重点项目实施办法和服务残疾人就业基地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残疾人就业培训、就业服务、补贴奖励、机构建设等相关资金投入标准、范围和条件,增强各类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的正向引领和刚性约束。二是在加强宣传发动上下功夫,广泛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社会责任、残疾人就业能力和潜力,为残疾人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督促和鼓励用人单位履行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引导更多用人单位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三是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大规模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升残疾人整体就业能力,持续巩固和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加强企业和残疾人对接,满足不同类别用人单位需求。

就在10月份,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海省促进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2022-2024年)》,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2022年至2024年三年内实现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5700人,残疾人就业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推动形成更加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